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枣临铁路改建
沿线老建筑将何去何从?
  • 2011年04月25日 作者:
  • 【PDF版】

    见证了枣庄发展史的枣临铁路的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穿越枣庄老城区的铁路段也将进行改造修建,在枣临铁路施工过程中,要对两侧的建筑物进行大规模拆迁,枣庄市的一些老建筑如枣庄东站、青檀路立交桥、民国铁路门等一批老建筑将何去何从,牵动着每一位枣庄市民的心。

    枣临铁路始建于1908年

    据《枣庄煤矿志》记载,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张莲芬在筹办中兴公司的同时,就于奏请接办折内要求修筑台(儿庄)枣(庄)运煤铁路。“奉旨见准”后,就多方筹集现银40余万两,一面与德商瑞记、礼和洋行洽购筑路和行车器材,一面聘请工程师张拜庚实施线路勘测,克服重重困难,于1908年9月动工兴办,1912年2月全部竣工通车。线路全长50余公里,路基宽度6米,枕木全用钢枕。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枣铁路先后于1938年和1946年毁于战乱。临枣支线及矿区专用铁路、道岔也遭战争破坏。枣庄煤矿恢复生产的同时,又投资修复了山(家林)枣(庄)支线与津浦路接轨,后交徐州铁路分局管辖。1956年与枣庄火车站成立了联合办公室,负责外运煤炭的车辆调度。

    枣临铁路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沿线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西连京沪线,东接兖石线,能有效缓解京沪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有利于形成鲁南地区与日照港口的便捷出海通道,在山东铁路网中起着重要的联络线作用。枣临铁路是“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是“四纵四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鲁南经济带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老建筑拆迁牵动市民的心

    “从小在枣庄长大的我们,踩着铁轨上下学,拿着道砟做游戏,听着汽笛看课本,数着车厢等道口。记得儿时,周末的时候,叔叔就骑自行车带着我来看火车,放假的时间,伯父家附近的货站里停满了火车。”童年生活在枣庄度过的胡安伟先生对记者说,“透过破旧的门窗,看到站房内尘封的铁路运营图和枣庄东站时刻表,让我想起第一次坐火车的情景,那是妈妈带着我去薛城的一个阿姨家玩。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居住在枣庄,但是依然记得枣临铁路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上世纪50年代,我第一次坐火车是跟着家人去走亲戚,从枣庄市区到山家林,坐了两站。”65岁的胡恩民老先生告诉记者,那时的火车是绿皮车,椅子都是木制的,车窗也很小。

    “我对这些老建筑有很深的感情,作为一个老枣庄,它们伴随我的成长。”胡恩民说,“以前的老火车站很小,只有一个小站台,只有靠近站台的那条铁道可以停靠客车,其余的都是用于货运。一开始站台很简陋,到后来才修建成水泥站台。”

    他还告诉记者,由于枣庄在建国前遭到敌人的破坏,解放初期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站台剩了六棵大杨树,矿里剩了两个大烟筒。”胡恩民至今仍记得那六棵大杨树,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那些杨树就没了。

    许多生长在枣庄的市民均对这些老建筑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那天我突然发现过车门没有了,当时心里一下子就凉了。”一位居住在民国铁道门附近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辈曾经在矿里工作,过车门是当时中兴集团为了方便火车进出运货修建的,当年中兴公司东门处也有一个过车门,现存的这个过车门实际上是中兴公司在围墙上给运煤的火车留下的一个出入口,煤炭都是从此经过再上台枣铁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在此设立铁路运输哨卡。

    刘先生说,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那些承载了城市精髓的老建筑应该被保留下来,这些老建筑才是城市最明显的特征。

    老建筑见证枣庄的发展

    枣临铁路沿线有许多伴随着枣庄发展的老建筑,而枣临铁路的改建工作使这些老建筑面临着拆迁的问题。

    枣庄东站始建于1912年,原名枣庄站,2006年更名为枣庄东站,枣庄市民习惯称为“老火车站”。枣庄因煤而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此成立,为了便于煤炭运输,中兴公司修建了中国首条商办铁路枣庄至临城(薛城)铁路和枣庄经台儿庄至邳县(邳州)铁路,连接着津浦线(京沪线)和陇海线,煤炭造就了这座火热的城市,也成就了一个英雄的地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枣庄的煤炭资源,机智勇敢的铁道游击队员在此抵抗外侮保家卫国,漂亮的打票车就是从枣庄东站拉开的。

    枣庄东站始属津浦铁路车务处兖州分段,1920年改属临城车务分段,1933年属滕县分段管辖,1938年10月19日被日军侵占。1945年毁于战火,1957年重建,营业后归徐州车务一段,为三等站综合站;现隶属济南铁路局兖州车务段管辖,为五等站,不办理客运业务。

    民国铁道门俗称“过车门”,位于枣庄矿业集团第一机械厂南侧,为青石结构,门高约13米,宽8米,占地约30平方米。现在在横梁的东西面还依稀可以看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改建”、“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字体为隶书。

    据了解,“过车门”始建于1924年,改建时由铁路工程师李牧洲负责设计并施工。2005年民国铁道门被市中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建筑将被还原重建在别处

    枣庄市枣临铁路协调领导办公室一位姓魏的工作人员,对于市民的担心给出了答案。据他介绍,枣临铁路老城区段的拆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那些老建筑也将完成拆迁,但是部分老建筑均属于文物,主要施工部门在枣庄市文物办的指挥领导下,对部分老建筑进行异地迁建,已经获取保留了关于铁路沿线老建筑的丰富的影像资料。并将拆除下来的材料、物资等进行了编号封存,在选好新的重建地址后,将按照已保存的影像资料和材料物资进行重建,还原老建筑的本来面目。重建后的这些老建筑将与拆迁前的面貌一样,对于这些见证枣庄历史的文物古迹,相关部门将会进行保护,让其继续见证枣庄市的发展。

    记者又来到了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猛告诉记者,对于枣临铁路沿线部分老建筑的迁建工作,他们已经上报省文物局,而且已经得到批准。为配合山东省重点工程枣庄至临沂铁路建设,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文物考古调查队,早在2009年3月24日至28日就徒步对枣临铁路沿线进行了文物调查,且在《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下,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这些老建筑的迁建工作,将按顺序进行,并专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

    李猛还告诉记者,目前民国铁道门已经完成拆迁,目前市中区文广新局负责协调存放石料,相关文物部分留有丰富的影像资料,作为中兴煤矿的一部分,预计民国铁道门将在矿山遗址公园内完成重建工作。

    见习记者 李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线老建筑将何去何从?
枣临铁路沿线文物众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