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有港无航多尴尬,如今亿吨大港梦起航
东营港:要做好掉一层皮准备
  • 2011年05月05日 作者:
  • 【PDF版】

    2010年11月,东营港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开工。  (资料片)

    本报记者 刘红杰 张倩 郭波

    编者按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一年。东营市作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发展战略的城市,“机遇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年轻的东营市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东营市黄蓝战略建设第一线,和读者共同体验群情鼎沸的滚滚热流。

    从难坏送报人到外轮复航

    4月20日上午八点半,记者从东营市东城出发赶往东营港。1小时后,车子在一幢十六层高的大楼前稳稳停下,这里就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了。

    这座大楼在舞动的海风中见证了东营港从“有港无航”到“扬帆世界”的转变。多年来,东营市有海无港,有港无航,长期处于“沿海内陆城市”的尴尬局面。

    2006年4月26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正式批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当时,办公室里订了一份报纸,这可难坏了邮局的人。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偏远地带,送一份报纸需要的成本太高了。

    如今,昔日荒草丛生的盐碱地,正在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投资热点。站在管委会办公大楼上放眼望去,电线杆成排成行、风车林立,重卡、挖掘机、推土机都在忙碌,中海油、海科、万通等公司的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工业项目林立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海通·港城花园的售楼中心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

    一进门,大厅里非常醒目的位置挂着两幅巨大的规划图,一幅是“崛起的东营港”规划图,一幅是“明日东营港再造生活城”规划图,这成为开发商一个巨大的卖点。

    今年2月10日,一艘巴巴多斯岛籍“麦纳特”号货轮成功靠泊东营港码头卸货。这是东营港新建码头对外开放后靠泊的第一艘外轮,标志着东营港外轮停航十年后正式复航。

    “最近,因为日本核辐射,韩国从东营河口方面要进口大量盐,这些物资都需要通过东营港出口韩国,此后,从东营港发往世界各地的船只会越来越多。目前东营的炼厂已经开始打算从北非往国内进口石油。每一步,都是东营港一个坚实的脚步。”东营市港航局东营港分局局长杨阳说。

    建深水大港优势不少

    东营港立志要做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龙头。自去年初至今,投资15亿元的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已经全面完成,2个3万吨级码头已投入运营,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正在开足马力建设,25-30万吨级深水油码头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展开……今年3月15日,东营港开发区总投资276亿元的“五大生态工业园”集中开工。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苟增杰介绍:“东营港重点突破总投资418亿元的46个重点项目,加快将东营港建成亿吨国际物流港。”

    “压力很大!”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不少工作人员都这样说。苟增杰也曾明确地告诉大家,“要做好掉一层皮的准备。”

    苟增杰深知,与国际国内一些天然良港或者已经运营良好的综合大港比较,东营港还存在一些劣势。“青岛港、烟台港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黄骅、莱州也有了一定的年限。虽然东营港也有近30年的历史,但前20年基本上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正常经营的时间更短。”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东营港向深水大港迈进的脚步。谈及自己的优势,苟增杰如数家珍。

    “东营港的建港条件在黄三角地区泥质海岸上是绝无仅有的,比起黄骅港、天津港,建港条件要优越得多,适合建深水大港。”

    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是苟增杰津津乐道的。“从海路看,距天津港、龙口港、大连港都很近,与河北曹妃甸、秦皇岛港隔海相望。从陆路看,距济南、青岛只有2小时里程,距北京、天津分别为3.5小时、2.5小时里程。从空运看,东营港向南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就到东营机场。”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强劲的产业支持。东营是全国最大的地炼城市,2010年炼化能力达2650万吨。

    引进项目杜绝“污染转移”

    东营港提出了一个目标,力争在2020年,跨入亿吨大港的行列。

    苟增杰打开一张东营港的总体规划图。“这里是已经建好的7020米引桥和2个3万吨级码头。今年,我们将在引桥上再建8个专业码头,包括中海油建设的液体化工品码头、成品油码头,万通集团建设的燃料油码头,宝港国际建设的精细化工品码头。这8个码头今年6月份将全部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可以建成投入使用。届时,东营港将成为环渤海地区液体化工品运输的重要港口。”

    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将依托东营港,打造环渤海地区的生态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和物流航运基地。“目前,全区在建和投产企业有27家,总投资446亿元。全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13.3亿元,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有了医院、银行,结束了不通公交车、不通邮的历史,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下一步,抓项目将是苟增杰以及整个开发区管委会人员的工作重点。“要确保五大‘生态工业园’2012年底项目一期全部建成投产;三大‘临港物流园’的建设,2012年全部建成投用;还要重点抓好生态产业区、仓储物流区、中央商务区三大片区配套的建设以及中海油和大唐两大项目。”

    苟增杰特别强调,黄三角开发建设最大的特色是高效生态,引进项目“宁缺毋滥”,所进项目都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

    “很多市民都认为,中心城区化工企业入港区发展的,只不过是项目污染的地方换了换。我认为,不是这个概念。中心城区向港区搬迁企业不是简单的克隆与复制,而是进行升级改造的搬迁。”

    东营港腾飞的路才刚刚开始。9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就曾预言:“当整治黄河工程已完成之日,此河口将得为航洋气船所经由,自然有一海港萌芽于是。”可以说,东营港寄托了一代伟人的蓝色梦想。在黄蓝融合的大战略下,这一大河出海的梦想已经为时不远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营港:要做好掉一层皮准备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