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继英:
伟大的母爱 跨越血缘
  • 2011年05月06日 作者:
  • 【PDF版】

    对陈继英来说,能得到世人的认可是她最大的幸福。

    文/片 本报记者 黄广华

    邹城,孟子的故乡,广泛流传着“孟母断织”、“择邻而居”的美谈。如今,这里又出现了一位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孟母”之一的陈继英。她用善良和爱心,跨越血缘,演绎了不是生母胜过生母的亲情;她用柔弱的双肩,撑起残破的家庭,诠释了一位母亲坚忍顽强的品格。

    “看到孩子们这么争气,我觉得自己受的所有苦遭的所有罪都有了回报,心里有了着落,我还要挣钱准备孩子们成家立业,然后把原来欠的债务还清。” ———陈继英

    “上学,背着他上学;工作,推着他工作,我会一辈子和他在一起。”

    “这些事情就跟天下的其他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很平常的。” ———杨玉环

    1990年冬天,经家住大柳峪村的姑妈给她介绍,曾有过一段短暂婚姻的陈继英嫁给了在城前镇中学教数学的武玉平。那时的武家一贫如洗。然而,最触动陈继英心灵的,是武家那三个年幼的孩子。那时候,大儿子传强仅有5岁,女儿传芹2岁,刚满1岁的小女儿传丽还不会走路。陈继英第一眼见到他们时,三个没人管的孩子正满院子疯玩,手脚上沾满了泥巴,脏兮兮的小脸蛋上挂着鼻涕。

    面对三个没娘的娃儿,陈继英突然想到了自己离婚前那一双年幼的儿女,年龄与眼前的三个孩子相仿,她心里一酸,温柔的母性就洋溢开来。她先是领着三个“泥娃娃”来到村边的水库,连哄带“骗”脱下他们身上的脏衣服,逐个帮他们洗了澡。又给他们做饭,哄他们睡觉。很快,孩子们就和陈继英亲热起来。第二天,孩子们就开始喊陈继英“妈妈”了。 

    28岁的陈继英就这样走进了武玉平的家门,面对世人世俗的看法,陈继英坚信,只要自己肯付出,就一定能当好这个后妈。

    2002年武玉平在体检中发现并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医治无效于2003年6月去世。武玉平撇下陈继英和孩子们走了,也给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留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而此时儿子武传强和女儿武传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这个消息给沉浸在悲伤中的家庭带来了一些快乐,但学费让陈继英犯愁了。武传强说:“娘,我不上了,我出去打工挣钱供妹妹们上学。”“不行!娘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们上学。”面对她从小拉扯大视她为亲娘的孩子们,她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让孩子们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于是陈继英厚着脸皮再次踏进娘家大门,向哥哥姐姐亲戚们再次借钱。当孩子们拿着母亲东拼西凑借来的一堆零钱时抱着陈继英哭作一团,决心一定刻苦学习来报答母亲。

    2005年夏天,传强和传芹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青岛电子专科学校和山东理工大学。现在传强已经毕业并在青岛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传芹则考上了江苏大学的研究生。 

    说起妈妈的好,老二传芹体会最深。小时候体质虚弱的她,冬天常犯胃病。有一天半夜,小传芹突然胃疼、泛酸水,把陈继英急坏了。从村北的家到村南的卫生室,一路上霜天雪地,陈继英抱着女儿三步滑作两步走。娘儿俩赶到卫生室时,天还没有亮,陈继英敲门叫醒还未起床的医生,给小传芹打针开药。在电话那头回忆这些童年片段时,传芹告诉我们,长大后偶然听村里的老人说起自家兄妹并非陈继英亲生,她根本不当真:“那时我和哥哥、妹妹都不相信,亲妈也不一定对孩子这么好呀!”

    陈继英这个后妈历经磨难,供两个孩子考上大学的感人事迹很快在社会上传开,邹城市妇联、团委、百货大楼、城前镇政府等单位及社会上的好心人纷纷捐款捐物,送到了陈继英手中,凑齐了两个孩子的学费。面对陈继英,他们都说:“你这后妈当得真不易!亲妈也难说能做到。”如今,三个孩子有两个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地打工,另外一个也考上公费的研究生,谈起今后的打算,陈继英笑着说:“看到孩子们这么争气,我觉得自己受的所有苦遭的所有罪都有了回报,心里有了着落,我还要挣钱准备孩子们成家立业,然后把原来欠的债务还清。”目前,她在镇敬老院做了一名临时工,又把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奉献给院里的孤寡老人,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院里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吃得香、睡得好,生活得十分愉快。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他一辈子
伟大的母爱 跨越血缘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