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问省委书记以后
马小楠的一次提问解决了一场纠纷,这在村子里传为佳话
  • 2011年05月16日 作者:
  • 【PDF版】

    (上接B01版)

    回老家拍照取证曾被揍

    马小楠在老家的那天,村民与拆迁方就祖坟拆迁发生纠纷,并有肢体摩擦。该村文渠组多位村民也向记者证实,4月29日马小楠确实“被揍”过。

    另外一个原本冷门的帖子,也因为这条微博的走红而被搜索了出来。

    南京大学小百合论坛上,网友“DenKer”在4月30日发表一篇名为《可怜天下农民心》的帖子,内容与马小楠的提问一致。

    “实况转播,怀疑开发商或基层政府勾结流氓地痞,妄图暴力强占运南村文渠组优质耕地!!!”帖子正文第一句话,来自于“DenKer”的亲身经历。

    马小楠告诉本报记者,他就是“DenKer”,小百合论坛上的帖子也的确是他发布的。在偶然得到提问省委书记的机会之前,他一直想为老家的父老乡亲做点事。

    4月29日,在淮安老家,马小楠听到父母和村民议论关于村里征地补偿的事,因为村里要建一处体育中心。

    记者在淮安国土资源网找到该信息。在该网站咨询答复栏中,身份证号为32081119800103****的市民提出如下问题:清浦区黄码乡运南村土地征收做什么?相关手续齐全吗?为什么在国土资源部以及国家土地监督南京局的网站上均查询不到?

    淮安市清浦国土分局对此作了解答:(淮安)市政府于2009年两次征收黄码乡运南村土地,用途为公用设施,具体项目是:体育中心、枚乘路、安置小区。用地报批时间:淮安市2009年第31、50批次,批准机关:苏政地【2009】900号和【2009】905号,批准时间同为2010年1月22日,批准面积:128.60亩和584.5589亩。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该村已经陆续进入征地和拆除房屋工作,安置小区和新建的体育中心已经略有雏形。但对该村村民来说,关于征地补偿的标准,他们并不满意。

    马小楠发布的帖子中称:“根据淮安基层政府和开发商依据淮政发【2006】57号文件,即《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对淮安市清浦区黄码乡运南村文渠组耕地以一亩年收入1800元为依据,乘以10倍,即18000元一亩征收农民土地,除去社会保障外,农民实际可得12600元。”

    该数据中,每亩年收入1800元是按照该村2003-2005年的收入计算得出。但这在马小楠看来很“荒唐”。

    帖子里表述:“我村一向以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如青椒等为主,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平均亩收入,最少8000元,多至12000元,平均至少10000元。按照国家规

    定,土地补偿标准应该是前三年每亩平均收入的10倍。今年是2011年,基层政府居然按照2006年制定的、已经落后5年的标准执行,与农民预期悬殊太大。”

    而马小楠在老家的那天,村民与拆迁方就祖坟拆迁发生纠纷,并有肢体摩擦。

    马小楠不愿意详细描述当天的情况,但其帖子里有“本人因提供宝贵图片,也是现场遭受地痞追击、威胁的受害者之一”的表述。

    该村文渠组多位村民也向记者证实,4月29日,马小楠确实“被揍”过。

    4月29日的那场纠纷让马小楠非常气愤,这件事情显然也刺激了他。

    第二天,马小楠在小百合论坛发布的帖子中称:“我……郑重承诺和你们站在一起,在没有得到省级以上政府的正式批文和合理补偿文件之前,我将向村民传达中央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补偿的最新精神、帮他们起草相关文书,密切关注村民情绪,采取一切合法途径,捍卫农民兄弟的根本利益!”

    4天后,他偶然得到了提问省委书记的机会,将这一问题抛向了省里的“一把手”。

    提问四天后问题解决

    5月8日,村头小卖部的墙上贴出了补偿公告,运南村文渠组5、6组部分村民向记者表示,新的补偿标准基本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标,“现在对补偿很满意。”

    马小楠提问省委书记四天之后,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决”。

    5月10日,本报记者在淮安市运南村看到,村子西部原来的耕地已经被围栏圈了起来,计划中的体育中心也正处于紧张施工中。一条正在修建的道路将村子分为两部分,东边目前基本属于居住区,部分已经拆迁了房子的村民,就在这里随便找个地方,用草毡子和塑料布搭建成简单的住房,临时居住。

    村子西侧,多栋住宅楼也正在修建。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拆迁安置房。在马小楠的帖子公布的照片中,拆迁的瓦砾

    就在眼前,随处可见,这个硕大的村庄,几乎全部处于拆迁状态。

    马小楠家楼下的一间房子里,村民们正在两个麻将机上打麻将。10天前紧张的对峙局面已经被麻将碰撞发出的悠闲声所取代。

    马小楠的母亲向本报记者确认,5月8日,村头小卖部的墙上贴出了《淮安市人民政府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和《淮安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运南村文渠组5、6组部分村民向记者表示,新的补偿标准基本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标,“现在对补偿很满意。”

    马小楠的一次提问解决了一场纠纷,这已经在村子里传为佳话。尤其是已经获得满意答复的文渠组5、6两组村民,把对马小楠的感谢转移到了他的父母身上。

    但距离马小楠家两百多米的陈进帮家,对现有的补偿并不满意。陈进帮家并不在运南村第一次拆迁范围之内,因此对于最初的拆迁补偿和土地补偿只能从邻里口里得知大体数据。

    “第一次补偿房子有200多元、300多元一平方的,后来有500多元一平方的不

    等。”陈进帮说,拆迁都是一家一户签协议,邻里之间并不知根知底。

    在确认自己的房子会被拆迁后,未来能够得到多少补偿成了陈进帮的心头事,“除了安置房,这个房子只给我补偿8万元,我盖房子就花了20万。”

    此外,按照拆迁方的土地补偿标准,5分地到一亩地每亩按照1.3万元补偿,村里还要扣除一部分将来用作房屋修葺、筑路等的公益金,实际到手的也就在万元出头。

    对于运南村文渠组5、6组最新达成的补偿协议,他也有耳闻。按照这两个组提出的最近三年每亩收入1万元的标准,他们的土地补偿标准应该是前三年每亩平均收入的10倍。

    运南村文渠组5、6组村民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补偿数目,对于以后的拆迁是否会按照最新的标准来补偿,淮安市青浦区国土分局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与陈进帮一样即将面临类似问题的村民普遍希望,村里能再出来一个马小

    楠,把他们的问题也向高层反映一下。

    从谏言到沉默

    很显然,他不愿意回忆那天的任何细节,甚至希望所有人都淡忘这件事情,只是不断重复“这在南大很正常”。

    但马小楠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况且即使再有这样的机会,他会不会再提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未知数。

    “事情已经解决了,我很感谢。”马小楠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件事情。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在演讲、研讨会上提问,一直都是南大的传统,我只是做了一个南大学子应该做的。”

    很显然,他不愿意回忆那天的任何细节,甚至希望所有人都淡忘这件事情,只是不断重复“这在南大很正常”。然后他会主动把话题拉到自己的专业上去。这个时候他就成了另外一个人,拒绝别人插话,不停地阐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大学精神。

    在提问后,马小楠也曾后怕,“担心父母的安危。”但他从不后悔为父老乡亲所

    作的努力,“我是农民的儿子。”

    他的同学和老师也认为这件事很正常。关于这件事情,只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简单地说了一下,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很多同学也是在网络上看到照片后才知道是他提问的,“大家觉得也很正常,我们寝室就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件事情。”一位同学说。

    “南大人比较低调,但关键的时候总会站出来说话。”马小楠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就出自于当时的南大教师胡福明。

    但他的低调又和这位前辈有些不同。在老家的拆迁补偿问题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回应后,他觉得已经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解决,我可能还会争取,或者也会通过媒体,但现在没有必要了。”

    “南大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我不算什么。”他总会把自己从头到尾的做法归结到自己在南大受到的熏陶,“这是一所真正做学问的高校,我现在学习非常忙,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

    而对他个人来说,媒体和网络的关注,的确让他有一些压力。小百合论坛上他发的帖子已经删除,只有回复者的留言还透露着他当时的锋芒。

    他甚至希望微博上别再传播这件事

    情。

    他似乎也忘了自己当时说过“回家办学”的理想,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我希望到香港读博士,然后在高校做学术研究,我喜欢南大的气氛。”

    但南京大学事后的表态证明马小楠的担心是多余的。提问省委书记通过网络传播后,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在5月4日下午5时59分回复了最早的微博发布者“护绿石头城人”:“这就是南京大学的学生,帅哥也给力。”

    这条微博至今还在。(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马小楠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问省委书记以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