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情·友谊·马拉松
  • 2011年05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新世纪广场上,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各国国旗图案。 本报记者 任小杰 摄

    选手们正通过府前大街。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4岁韩秉坤手舞国旗喊加油。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忠才 摄

    志愿者背起精疲力尽的选手。本报记者 任小杰 摄

    坚持比赛的选手。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残疾选手小马向终点冲刺。 本报见习记者 王健 摄

    本次马拉松比赛迎来了世界各地的选手,也讲诉了更多背后感人的故事。

    15日上午10时15分,一名双手残疾的男子冲破终点线,完成了此次马拉松比赛的全程(42.195公里),用时2小时40分。他就是小马,今年20岁,老家在滨州。在他11岁时,由于被电击失去了两条小臂。但是身体残疾的他并没有放弃人生或是一无作为,反而非常乐观的对待人生。小马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喜欢跑步,为了这次的马拉松他也准备半年了。跑前可爱的小马吃着面包对记者说,希望自己能跑个好成绩。

    在这次比赛的队伍中,还有一名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的学生施中华,今年20岁。施中华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孩子,这次来东营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除了参加比赛,看看黄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自己的室友,一名叫陈振的同学募集善款。“4月19日,陈振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确诊了急性白血病,我们在学校已经进行过募捐了,还联合过当地的媒体帮助过,但是治疗款项还是差很多。”施中华说,“我从武汉来到东营,一路上都在筹集善款,东营是我的最后一站,也是我要暂时停留的地方,我很希望能帮助陈振募得更多的善款。”施中华在比赛结束后联系到记者说,全程马拉松他跑了第154名,达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施中华说,现在募集善款的工作也比较顺利。“东营朋友非常热情,超乎我的想象,我的东营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本报见习记者 王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情·友谊·马拉松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