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菲菲
因为“中国旅游日”撞上了工作日,这一天和平日没多大区别(本报5月19日A07版曾报道)。虽然一些旅行社将这一天当作用来回馈顾客的优惠日,部分中小景区也大幅让利,可是因为“旅游日”的安排10年只能遇到4个周末,这种尴尬让上班族想玩也没法玩。若真想让利,景区何必只限于旅游日,而不是将这种优惠延伸到周末。
5月19日,多么尴尬的一个日子。旅行社推出免费旅游活动、景区主动牺牲收益,可因为不是周末,上班族们只能看着眼馋却无计可施。笔者不知道,旅行社和景区有没有事先看过日历,会不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
既然景区想打响知名度,没有必要专门挑选非节假日的“中国旅游日”吧。既然上班族们没法在这天享受优惠,景区们何不随机应变,将优惠的日子再延后一两天,让更多的人能享受便利。而旅行社要真想回馈客户,在打了一圈电话组织不起人来的情况下,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将旅游日的优惠挪到周末呢?现在这种情况,难免让人怀疑,这是景区和旅行社真想让利,还是只想将这一天作为自己的“促销日”?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在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期,只见一些景区大喊着涨价、涨价、再涨价,只见关于旅游服务质量纠纷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却从不见景点主动降价或在节日期间免票,也不见旅行社自觉整顿争取旅游“零投诉”。笔者认为,作为著名旅游城市的青岛,岛城的景区和旅行社从旅游业发展中恐怕获益不少,那是不是应该主动在这种特殊的节日,真正让游客享受实惠,或者是开展自检自查,承担培育旅游市场的义务?这样在打响知名度的同时,对整个旅游市场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