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报道“牵线搭桥”,一学校热心提供岗位
海大肢残男生找到心仪工作
  • 2011年05月2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珍梅

    拄着拐杖走过大学四年,临近毕业却遭遇求职难。海大学子王跃重身残志坚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24日,王跃重给记者打来电话报喜,一家民办高校看到本报报道后,决定给他提供招生办公室的信息咨询岗位。在经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的苦闷后,王跃重终于找到归宿。

    王跃重:工作来得很突然也很珍贵

    “我找到工作了,一个学校让我去做招生咨询工作。”24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学生王跃重给记者打来电话。电话那头,王跃重的话语传达着他的兴奋。

    因患有小儿麻痹症,王跃重自小双腿残疾。2007年,王跃重以619分的成绩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四年后,面临毕业的他,在求职道路上屡次碰壁(本报4月14日曾报道)。

    5月19日下午,王跃重正在宿舍里修改论文。突然来了一个老师,说要给他提供工作。原来,这位老师是青岛军政人文大学招办的负责人。“当时我纳闷了,我也没投简历啊,怎么知道我呢?”这位老师解释说,原来,青岛军政人文大学的一位领导看到齐鲁晚报报道后,经过和其他领导和老师商量,决定给王跃重提供招生办公室信息咨询工作岗位。当天下午,这位老师通过与王跃重交流,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22日晚上,王跃重接到了电话,通知他23日上午9点去学校面试。

    23日早上,王跃重早早地起床了,7点半就从学校出发,前往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军政人文大学。8点,他就到达了学校。“面试人员简单地跟我交流几句,就让我直接熟悉他们的工作。”王跃重告诉记者,工作主要是在招生办公室做电话咨询,给家长和学生解答疑问,每月工资为1600元。

    学校:他会比普通人更敬业

    2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青岛军政人文大学副校长李玉鹏。也正是李玉鹏看到了本报报道后,决定给王跃重提供一个机会。“报道早就看到了。后来我先和校长提出来,然后又反复征求其他同事的意见。”李玉鹏说,正巧学校招生办公室有个岗位,对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来回走动。

    李玉鹏坦言,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聘用一个残疾人来工作,让普通人来做岂不是更好?“但我相信王跃重对待这份工作会比普通人更敬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他还是个很好的励志典范。”李玉鹏说,23日王跃重面试完后,他就让学校招生的老师带着王跃重熟悉工作。学校本打算让他直接进入工作,可因为王跃重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因此将上班时间安排在6月10号。

    “在做了一年或半年后,王跃重会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这时,学校可以给他提供更大的平台,让他介入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李玉鹏说,招生咨询工作对王跃重来说或许有点大材小用,但这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平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大肢残男生找到心仪工作
“献血的感觉好极了!”
小子玉提前出重症监护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