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男孩鲁星恺:
灾区之行让我立志学地质
  • 2011年05月27日 作者:
  • 【PDF版】

    鲁星恺开心地穿上满是志愿者签名的T恤,并向记者展示志愿者团队队旗。                         本报记者 廖杰 摄

    这是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被贴上“90后”的标签。在人们的印象中,“90后”似乎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网络热词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舟曲泥石流发生后,这个年轻人背起行囊自发赶到灾区,主动担任青年志愿者。他感动了别人,升华了自己……

    只身赴舟曲,“90后”男孩当志愿者

    “一个从小在空调房里长大,妈妈每顿把饭端到跟前”的男孩,为什么只身赶赴千里之外的舟曲参加救援?  

    鲁星恺是家中的独生子,灾难发生前,他正在犹豫要不要复读。  

    2010年8月8日,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带来巨大的伤痛。8月15日下午,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在舟曲抢险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包括正在成长的青年志愿者们,鲁星恺和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妈妈对正在休暑假的鲁星恺说:“孩子,你也去做志愿者吧,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伤痛,重建新家园。”妈妈一句无心说出的话,没想到得到了鲁星恺的热烈响应:“好啊好啊,我是共青团员,在灾难面前就要挺身而出!”  

    母子俩当即拨打114,查找到团甘南藏族自治州委的电话,征得了当地团委同意后,母子俩一路小跑来到临沂火车站,买下了最近一班直达兰州的火车票。  

    这绝对是这个20岁的大男孩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次行程。“开始我以为到舟曲不会太远,没想到这段路走了78个小时。”  

    到达兰州后,鲁星恺直奔兰州汽车站,一打听才知道舟曲汽车站被泥石流淹没,兰州至舟曲的车次早被取消了。他只好乘车辗转来到合作县,合作至舟曲的路线也因为道路塌方临时取消了。鲁星恺再次辗转到了岷县,再从岷县到宕昌,再到两河口。雨一直下着,道路湿滑难走,车子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泥泞、曲折的山路上。道路两旁的大山被雨水浸泡过后土质松软时有塌方,遇到这种情况,汽车只能等前方清理干净才能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心急如焚的鲁星恺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越重山快点到达舟曲。

    终于到达两河口,鲁星恺一眼看到开往舟曲县城的面的,他高兴得一蹦三跳地上了车。到达舟曲县城时,已是晚上9点多。幸好,当地藏族志愿者冷曼看到了他的无助,听说他是来自山东的志愿者时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把他带到了舟曲一中安置点,在存放救灾物资的帐篷里,鲁星恺蜷缩着身体,兴奋地度过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来到救灾帐篷,准备向灾民发放救灾物资,尚在睡梦中的鲁星恺一骨碌爬起来,顾不上舟车劳顿,立刻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发放完物资,鲁星恺才想起到当地团委报到的事来。舟曲团县委帮助鲁星恺办好志愿者手续,并把他编入到“应急一队”,主要任务就是发放救灾物资。 

    在舟曲一中安置点,有很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志愿者,他们忙碌在安置点各个角落,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如今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鲁星恺激动地发短信告诉妈妈:“我找到组织了!”

    灾区之行,

    一次精神涅槃之旅

    “这次灾区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涅槃之旅。我在灾难中学会了豁达、宽容,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每天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舟曲,鲁星恺就和应急一队的队友们肩扛手抬,把这些物资卸下来,送到救灾帐篷里,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向灾民发放。每到一户灾民的帐篷里,他们都十分感激,“‘谢谢’是我在舟曲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  

    志愿者是忙碌的代名词,他们绝不会让自己闲下来。发放完救灾物资,鲁星恺就和队友一起捡垃圾、打扫卫生、张贴通知、维持秩序。“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出现!实在没事的时候,我们就钻进帐篷和灾民聊天,大家一同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是没想到灾后的舟曲生活是那么艰苦。”鲁星恺说,舟曲原先是个很美丽的地方,被誉为“藏乡江南,泉城舟曲”,可他在舟曲的日子里,洪水还没有退去,时不时还听到有遇难者的遗体被挖掘出来,灾民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政府救济。鲁星恺的队友基本上是当地的中学生,有时他会听到队友跟同学联系,说起同班同学谁谁谁没有了,然后通话的人就剩下无声的流泪,每当此时鲁星恺就会拍拍队友的肩膀给他安慰。“很多来自舟曲当地的志愿者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有些无家可归,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志愿者队伍中服务,令人钦佩。”  

    当一次次看到老乡悲痛欲绝的眼神,当一次次见证生离死别的场景,刚满20岁的鲁星恺感觉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回想起灾区的见闻,这个阳光大男孩表示:“永远无法忘记,只有目睹灾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后,才能感悟到活着真好。”  

    灾后舟曲条件简陋,志愿者每天以方便面充饥,渴了就喝矿泉水,开水每天只定时供应一次,洗澡更是不可能的事。  

    最让鲁星恺难过的是持续的阴雨天气,整天看不到太阳。天气阴冷,他把带去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我穿了三件背心,两条七分裤,还是觉得冷。”连日的劳累,加上受凉,鲁星恺病倒了。他去了当地的应急医院,医生给了他一盒阿莫西林。当晚,六号帐篷的家人外出,队友安排他借宿在这户人家里,他终于可以睡在床上,盖上暖和的被子,“那晚是我在舟曲睡得最美的一觉。”

    立下志愿,

    报考地质勘探专业

    “做一名志愿者,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鲁星恺说。一直以来人们对“80后”、“90后”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好逸恶劳的一代,但是在灾难面前,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责任心令人感动。  

    虽然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但鲁星恺没有怨言。他说:“与在家里比,确实是苦多了,但苦得有意义。我没有给‘90后’丢脸。我觉得不是我们吃不了苦,而是我们以前没有吃过苦。”  从舟曲回来后,妈妈发现儿子变了一个人。“经过这次救灾活动,他变得坚强勇敢了,他长大了。”  

    再过十多天就高考了,罗庄区高考补习学校理综七班班主任张俊亮老师,对全校惟一的文改理学生鲁星恺很是看好,“这孩子懂事、能吃苦,虽然刚开始很吃力,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我对他非常有信心。”  

    鲁星恺向记者透露,之所以改学理科是因为自己爱上了地质勘探专业,而这个专业只有理科才有。为什么喜欢地质勘探呢?“地震、泥石流都跟地质环境密不可分,我想学好地质勘探,哪怕提前一秒分析预测到地质灾害,就能大大降低损失和伤亡。”

    本报记者 林伟伟

    记者手记 

    在灾难面前,“90后”大男孩鲁星恺用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责任感。同时,也在灾难中接受了精神洗礼。  

    他们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曾被认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以自我为中心”。但鲁星恺和他的许多同龄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90后”既继承了父辈传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热情但不失理想,平凡又坚强,个性鲜明但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    林伟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灾区之行让我立志学地质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