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胜
24日,本报记者赶赴冠县调查“激素梨”一事,发现当地果农确实给部分梨涂抹了含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样的梨能提前上市15到20天,每斤梨可以多卖两三毛钱(本报5月23日B03版报道)。有专家称,赤霉素用了多年,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问题是,谁来监管这个“适量”?
报道中提到的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包装上标明的用法用量是,在花瓣脱落后20到40天内使用,均匀涂抹在果梗中上部,每只药剂约涂抹3000到5000个果梗。
但在“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的诱惑下,果农们会不会滥用这些催熟剂,谁来监管?当地果农雇佣附近村民为梨树涂抹这种催熟剂,他们有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涂抹过程有没有人监管?如果是随性地涂抹,很难说会严格按规定量使用。
这种催熟剂一旦过量使用,并流入市场,市民吃多了很难说不对市民健康造成危害。
最近一段时期,西瓜炸裂、黄瓜抹避孕药、问题豆芽、催熟香蕉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水果、蔬菜用膨大剂、催熟剂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各路专家纷纷站出来发话:这些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农业领域使用多年,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
我们权且相信专家的这种说法正确,问题是真正到了实践中,很难控制催熟剂的使用量。这样一来,市民就很难知道自己买来的瓜果蔬菜,是否用了过量的催熟剂。
一个不争的事实,外表看上去越来越诱人的瓜果,吃起来却越来越不对味儿了;儿童性早熟、年轻夫妻不孕不育也有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些恐怕与吃了含有催熟剂的瓜果蔬菜脱不了关系。
食品安全是真正关系百姓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也陆续出台措施加以监管,但也存在相互扯皮、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棵豆芽的尴尬。我们十分期待尽快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流通到使用,再到瓜果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让百姓真正吃上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