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节难见包粽子挂艾草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流失让端午“变味”
  • 2011年06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赵伟

    6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除了吃几个粽子,象征性地过了个节,剩下的就是度过了一个加长版的周末,特别的节日氛围更是没有让人感觉到。民俗专家表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流失让端午“变味”,要想让传统节日传承下去,还需要赋予新的内容才行。

    □过端午就剩下了吃粽子

    在很多老人的记忆里,端午节曾经带给他们很多的快乐和温馨,端午节的味道,不仅有粽子、香囊的香味,还有菖蒲、艾草清香,但现在就剩下吃粽子了。随着社会发展,市场上的粽子也是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再加上年轻人越来越嫌麻烦,传统的包粽子也变成了简单的买粽子。

    在华联超市等一些大的商场超市,粽叶、糯米以及粽绳等制作粽子的原材料虽然随处可见,但真正来买的人并不多。华联超市销售人员张女士介绍,这几天除了很少的一些老年人来买点外,根本没有年轻人买这些东西。

    在“80后”杨杰的记忆里,她小时候在乡下老家时,见过妈妈包粽子,后来,她家搬到了城市,每天基本都忙工作,包粽子改成了买粽子,她也就一直没有学会。采访中,不少年轻人甚至一些中年人表示,超市里的粽子种类多,买来就能吃,现在都图省事,谁还做着吃。“象征性吃几个粽子就算过节了,谁还麻烦去包啊!”今年70岁的杨玉芬也叹道,“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学也懒得学,手艺都要失传了。”

    至于在门口挂艾草、菖蒲的习俗,除了一些讲究的人还在坚持做这件事外,已经很少有人做了。

    □端午节变成了单纯的假期

    今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国家法定假日的第三个年头。传统节日披上假日的外衣后,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抱以期望,但三年过去了,在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眼里,端午就是“假”。

    市民程女士这几天过得比较休闲。她除了睡觉,就是陪朋友逛街,还看了几场电影。“难得有这么个假期,可不能浪费了。”市民杨云先生则带着全家人去南部山区玩了几天,平时整天工作忙得难以透气,看到南山的绿色风景,他心情也顿时舒畅了许多,“这个假期过得真是舒服。”

    还有一些人表示,这几天就在家睡了几天觉,或上了几天网,或打了几天牌,或和朋友聚了聚,或出去玩了几天……总之过了一个难得的小长假。

    对于商家来说,端午节就成了他们的一个促销时节,从距端午节前几天,各大超市、商场的端午节经济就已提前升温。在假期,更是达到了高潮,端午节经济也变得更惹眼。

    □传统习俗更需创新文化内涵

    “端午节逐渐简化成‘粽子节’,单纯变成假期,文化流失节日符号化不是偶然。”一些民俗专家表示,像一些传统节日,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等,不少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关于吃的符号。

    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副教授李浩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在现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如何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创新它们的文化内涵,值得思考。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于端午习俗的失落,是很难改变的。当下需要做的,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与生存方式、具有新意的‘端午节’。”李浩解释,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既然是“节”,就须有过节的形式和内容,光把端午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并不能让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重视传统节日。比如,包粽子的真正用意是让人们参与到节日中,享受包粽子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古时的某些传统活动创新,加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让传统习俗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浩称,只有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文化内涵和内容,这种传统节日才能更有生命力,只有大多数民众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着吃着粽子硌了牙
端午当天粽子价格“跳水”
端午节难见包粽子挂艾草
图片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