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节日能否多些内涵少些商业味
  • 2011年06月07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苑菲菲 

    端午节的来临让粽子成了市场上的宠儿,商家拿着粽子做起了文章,纷纷为其披上华丽的外衣,粽子的身价也在过度包装中一飞冲天。可对于国人来讲,这个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不应该被简单地吃粽子、吃豪华粽子所取代。长此以往,即使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最终也会被别人夺走。 

    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戴香包……这些传统民俗活动,在以前的端午节期间非常常见。作为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该民俗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前很多人在端午节都会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们给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趣事,故事讲完了,粽子也包好了。煮好后,家里人再提着一挂挂的粽子走亲访友,那种热闹劲儿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消失了。天价粽子、粽子女体盛等商业噱头逐渐占据了端午节的主角位置,在百度百科中,端午节的来源和说法有十几种,可如今在很多人眼中,这个节日慢慢变成了单纯的“粽子节”。 

    笔者了解到,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按农历时间设置,不但跟我国悠久的农业文化有关,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精粹,如端午节之所以缅怀屈原,是因为他是国人心目中完美人格的表现,对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传统节日,的确需要与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相融合,可这不代表这些精华要在融合中被抛弃。笔者认为,端午节既然被列为法定节日,就应该有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端午节的象征意义,唤醒更多人对端午节的文化记忆。只有这样,不管其他人怎么抢注端午节,我们也不怕这个民族节日会被抢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银制造基金布局国防军工等大装备行业
海洋预报
省内城市
郊区天气
生活指数
市区天气
9日敦化路以西部分用户停气
中心医院明天有义诊
周六来图书馆看《亨舍尔和格莱特历险记》
端午节的核心是对文化的传承
理性消费是抵制过度包装的法宝
传统节日能否多些内涵少些商业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