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孙昕
去单位上班来回得近4小时车程的李永林说,他现在一看见公交车心里就“怵得慌”。但把单位大院里的家搬到黄石小区租来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李永林觉得很值,因为离孩子学校济钢高中很近。
8日,考场外,李永林与记者聊起9个多月的陪考生活。李永林说,孩子高三成绩有所下滑,一度吃不下饭。为此,去年9月夫妻俩在儿子学校附近租房陪考。
记者在那套租来的房里看到,屋子里空空荡荡,只有简单的家具,连电视也没有。李永林儿子的房间里摆满了书,床头还有一张北京大学的校园风景照。
在这个简陋的家里,墙上贴着的两张表格揭示了高考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压力。一张是高考时的作息时间表:“6:30起床,7:00早餐,7:00-8:00学习,8:00-8:10离家……”另外一张是孩子高中历次考试的成绩和名次。
李永林说,高考之前的日子,他有时5:30就要起床,孩子上课后他就赶着去上班,坐公交车每天来回近4个小时。晚上儿子在屋里写作业,他在外面看书,看着看着就累得睡着了。
“家里兄妹六个,父亲对我期望很大,结果我只考了中专。所以我对高考很渴望,对孩子也很严格。考出高分才能选个好专业,才有好出路……”说到这里,李永林的眼泪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