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去的崔家大院:
古宅见证发家史
  • 2011年06月09日 作者:
  • 【PDF版】

    崔家大院残存的旧式房屋 (资料图片)

    崔家大院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独树头村,是一片清朝初期的古建筑群,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被称为临沂商业的起源地,堪称临沂的“乔家大院”。

    2010年底,随着河东区旧村改造进程的推进,崔家大院被拆除了。从此,这座百年老宅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悄然隐入了人们记忆深处,让人追忆与怀念……

    带着好奇与疑问,记者走进独树头村,寻找人们记忆中的崔家大院。

    开启家族繁荣历史

    “欲寻找记忆中的崔家大院,那得先从崔氏家族起源说起。”崔氏后人崔国光说道。

    在独树头村西北的崔氏墓地里,立有几块墓碑,为首的石碑就记述了崔氏家族的来历。据碑文记载,崔氏是明朝末年从山西迁至独树头村,始迁祖崔耀宗(字继祖)。

    “崔氏最早是从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来的。”崔国光介绍。

    “问我祖先来自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鸛窝。”这首祖辈相传的歌谣,可谓妇孺皆知。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移民遗址。从崔氏家族落户河东独树头村的记载中,大概可以看出与历史上明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有关。

    也许崔氏家族就是在这次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辐射最广、影响最深的迁徙中来到了山东,来到了临沂,来到了河东独树头,开启了崔氏家族在临沂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崔氏家族也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据考证,后来崔氏始祖耀宗生二子:志远、志高。也由此开始,独树头崔氏分为北崔和南崔两大支。

    志远生六子,即三世祖:谠,论,淳,谕,谔,诺,谓南崔,南六支。

    志高以下单传三世祖:顺,后顺生三子,即四世祖:长子永崑,次子永崙,三子永岗。到第五世时,共有叔兄弟六人:廷训,廷诚,廷诗,廷谏,廷访,廷询,谓北崔,北六支。

    说起崔家大院,有一个人不得不说,这个人备受崔氏后人推崇,叫崔永崑,是北崔四世中的长子。

    据说,崔永崑从小体弱多病,在他四五岁时,有一个云游的和尚来到独树头村,说他与佛有缘,把崔永崑带走。康熙年间,崔永崑成为五台山感恩寺住持,与多次上山祭拜的皇帝结缘,接受了大量赠物。永崑和尚后因年事已高思乡心切还俗返家,建起崔家大院,过继给他的后人崔廷训还承其衣钵,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千叟宴”,并获赐黄袍马褂等。

    崔家是明朝末年迁来的,已确凿无疑,但何以发家并繁衍壮大的呢?永崑和尚可以说是崔氏家族富贵的起点,也是河东崔氏家族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族,有钱以后第一件事情,便是买田置地。永崑为侄子们置田买地,崔氏家族凭借不断积累起来的财富,创造了当时的商业传奇,崔氏家族也成为一时煊赫的大家族。

    打造明清典型建筑

    现在的独树头村村民们因拆迁早已搬离此处,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及其整体布局,我们只能从崔氏后人的记忆中找寻。

    但凡曾经生活在独树头村的崔氏后人,对“崔家大院”都引以为荣。提起“崔家大院”,每个崔氏后人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跟你讲上一段崔氏家族辉煌的过去。

    69岁的崔守荣就是其中一个,他对“崔家大院”可谓情有独钟,大院虽已拆除,他仍然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旧村改造工地上来回穿梭。

    在崔守荣眼中,崔家大院是一处引人入胜的建筑精品,让人忍不住凝眸与回味。但对于崔家大院是谁所建,却很难说清,只知道它建于300年前,“崔家大院无论规模还是档次都堪称一绝。”

    据说,崔家大院里面先后建设了连环宅、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套宅、串堂院等,还有天齐庙、关爷庙、崔氏祠堂、崔氏学堂等,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布满村寨。崔家大院还建有高大寨墙,设有五处门、两处炮台、两处炮楼,成为远远可见、独立完整的城堡,占地近200亩。

    崔守荣介绍,崔家大院具有典型明清古建筑风格,结构考究,选材精良。崔家大院结构复杂,有明二暗三、明三暗五式(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中间为堂屋、外表看起来三间,其实为五间房屋空间)结构,更有大八卦、小八卦、三宅六院、三宅九院等结构。房子用两梁一柱作为支撑骨架。木梁全部采用粗圆木,大约两人手臂合拢才能抱得过来。架梁的两侧刻有奔牛、虎、狼、菊花等精美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房顶采用青色小八瓦建造,质地坚硬,虽然历经数百年仍能遮风挡雨。房子两侧的两个房头之上还依建筑形式的不同,分别雕有兽头、龙头等图案,大小约为1平方米,工艺精湛,各具特色。

    在建筑用料及坚固程度上,崔家大院比现代建筑也毫不逊色。据说有的房子在建造时采用蛋清、豆浆、石灰等材料和泥沾接,使房体异常坚固。村西的一座房子曾经因为漏雨翻修,就在捣开瓦片时发现了早已凝固的黄白色沾瓦泥,证实了蛋清、豆浆、石灰和泥的说法。

    在总体布局上,崔家大院以连接各房各院的中轴线向两侧辐射布局。每排房子右面有一条胡同,房子前面有一条深巷,每巷四户,联成一个整体,形成攻防兼备的大户院落,具有良好的防匪防盗功能。

    (下转A12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宅见证发家史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