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向阳
分别360年的两段《富春山居图》,6月1日上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亮相。此次与“剩山图”一同赴台的,还有从大陆各个博物馆精选的7幅黄公望的真迹。其中3幅黄公望的画作:《溪山雨意图卷》、《富春大岭图轴》、《剡溪访戴图轴》。此外还有4幅书法真迹:题《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题倪瓒《六君子图轴》、题钱选《浮玉山居图卷》。
《溪山雨意图卷》即兴之作信手拈来
黄公望绘制的《溪山雨意图卷》。引首是明代书法家文彭(文徵明长子,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篆书“溪山雨意”四个大字,款署“文彭”,钤朱文“文寿承氏”、白文“三桥居士”二方印。
画面“沙坡层叠,俱作棘枝小草,小松细笔剔针,远山一带小披麻皴,烟树茅舍,杂树蒙茸……(吴升《大观录》画卷十七)”卷尾自题:“此是仆数年前寓平江光孝时,陆时本将佳纸二幅用大陀石砚、郭忠厚墨一时信手作之。此纸未毕,已为好事者取去。今为世长所得,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十月来溪上足其意。时年七十有六,是岁十一月哉生明识。”下钤白文“黄氏子久”、朱文“黄公望印”二方印。画面左上部有清乾隆皇帝御题七言古诗:“七十老翁飞逸兴,健笔得要无争多。溪烟山霭份勃郁,雨意立待将滂沱。町边农父早罢戽,舟上渔子闲披蓑。当时快意抚左纸,构景古研磨大陀。遂教曲书欲雨妙,润溽触手难为摩。国子博士题 首,小篆四字成擘窠。濑(懒)瓒乃别出手眼,卷后横议推鸥波。英雄欺世故应尔,要已心磬讵有他。富春大岭石渠宝,天然作配非旁罗。乞求声应有定理,吾因遐想硕人过。”款署“庚午早春(1750年),御题。”钤白文“几暇怡情”、朱文“乾隆宸翰”二方印。卷后隔水为元代文人王国器书题画词一首,全卷鉴藏印记80余方。
黄公望自题写于“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黄公望时年76岁。根据黄公望的自题,《溪山雨意图卷》的成图充满了神奇色彩。此图是黄公望住在平江时,用陆明本拿来的好纸“信手作之”,但是画还没有完全画完,就被好事者取走了,数年后,一个叫“世长”的人得到,他拿着未完成的画卷找到黄公望,请他题款,于是,黄公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足其意”。
《溪山雨意图卷》营造了一个宁静、悠闲的江南景象。全图呈现出一种恬淡飘逸、空灵寂静的神韵,是黄公望寄意山水,抒写胸中逸趣的思想体现。如果说《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生平最得意笔”,那么《溪山雨意图卷》却只是黄公望“信手作之”的即兴之作。
(《溪山雨意图卷》,纸本墨笔,画心纵26.9厘米、横106.5厘米,现存国家博物馆。)
《剡溪访戴图轴》去世前的珍品
这是元代黄公望晚年以浅绛法绘制,写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行船到剡溪,访问人物画家戴逵时,被途中雪霁美景迷住了。一路慢慢走,慢慢欣赏,直至夜幕降临时才到达目的地,已觉兴尽而返。作者采用了“借地为雪”的艺术手法,表现群山被大雪覆盖,雪中伸出的枝丫用浓墨点写,山脚下的庭院积雪寂无一人,湖面上小舟刚离去,舟中人物缩颈拢袖之状,烘托出清寒萧瑟的气氛。全图
笔墨简淡,仅在深凹处略加擦
染。图中题款:“至正九年正月□王贤画,二十五日题。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就题款中残缺字考证为:至正九年正月为王贤画,二十五日题。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当是黄公望去世前的珍品。
(《剡溪访戴图轴》,纸本设色,纵76.6厘米、横55.3厘米,云南省博物馆藏)
笔意简远《富春大岭图轴》
续写“富春前缘”
富春,是黄公望最喜爱和表现最多的山水题材。除了举世闻名的《富春山居图》外,他还有一幅题材相同的杰作———现藏南博的《富春大岭图轴》。此次“山水合璧特展”,既是《富春山居图》罹劫后首次合璧,也是《富春大岭图轴》与《富春山居图》第一次联合展出。《富春山居图》和《富春大岭图轴》题材都是描写富春山景色,但风格迥异。如果说《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画作中“笔势雄伟”的代表,那么,《富春大岭图轴》则是“皴纹极少,笔意简远”的典范。
综观此图,富春山重峦叠嶂,山巅晓雾迷遮,若隐若现。山脚两岸相接,兀石环抱,苍苔点点,坡上丛树槎丫,繁茂峥嵘。山径蜿蜒,盘伸幽谷,行间,可见小桥茅屋,隐落丛中,远处深涧,飞瀑帘挂,缓缓下泻,给人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空灵超脱感。 由于《富春大岭图轴》一度失传,世间知者不多。《富春大岭图轴》清代前曾为叶梦龙所珍藏,清代末期,画轴几经更易,最后为“收藏甲于东南”的近代著名收藏家庞莱臣所藏。1963年,庞莱臣的孙子庞增和将其祖父珍藏的137件宋元明清四代名家书画捐献给南京博物院,其中就包括宋代赵佶的《鸲鹆图》、夏圭的《霸桥风雪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轴》等,可以说件件价值连城。
(《富春大岭图轴》,纸本水墨,纵74厘米、横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为赵孟頫题跋“雪松斋中小学生”
从现存的黄公望的墨迹来看,黄氏的书体一方面师法晋唐的用笔、结字和章法,另一方面吸收了赵孟頫的书法艺术的部分元素,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色。这点可在他题《天池石壁图》上的小楷款识,以及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题《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等墨迹得到证实。 现存黄公望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云:“经筵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雪松斋中小学生。黄公望稽首谨题。至正七年夏五月书于龙德通仙空松声楼,时年七十九。”即回忆了仁宗皇庆延祜年间,他亲眼观看赵孟頫书写五体千字文的情景。黄氏对赵孟頫《黄庭经》所题的跋文中也说:“近世人学书,自少小涂抹成形,至长大方解事,乃习书法,由是不得不为俗笔所紊,雪松翁髫龀时习字时,便自黄庭始,不知其临几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钟绍京墨迹,笔意道劲,不拘楷法……”从跋文可得知,黄公望对赵孟頫及其书学渊源是十分熟悉的,而与赵孟
頫交往并受他的影响也是可以理解的。此时,黄氏已77岁,但文字语气皆诚挚恭谨,他对赵氏的敬慕之情可见一斑。
题《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帖,行楷书,140字,分13行写,书于至正五年三月,此是黄氏仅存的书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字体聚散得宜,开合分明,点画用笔,全出自晋唐。在吸收了赵字妍秀风韵的同时,又增加苍劲。在章法上,却反赵书的顾盼轻灵、精熟整饬的习气,字势多取左散斜式,结字时,撇、捺及主横画夸张而伸长。字间、行间既能互相穿插顾盼,又能顾及到大小变化和整体风貌,有端雅舒展、秀劲飘逸之感,格调清朗,观之赏心悦目。正如明人张丑对黄氏书法的评价:“如飞鸟依人,翩翩可喜。”
(黄公望题《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黄公望题《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六君子图轴》“居然相对六君子”
倪瓒的《六君子图轴》为典型的文人寄情寓意之作。画面宽阔的湖面一直延伸至山下,前景树木的树梢低于对岸的地平线,一大片波澜不惊的湖面占据了画面主要的空间。此图笔墨简洁、笔法虚灵,具有冲淡淳雅的韵味。体现出他“天真幽淡”的艺术格调。上有黄公望题诗,把图中的松、柏、樟、楠、槐、榆比喻为“六君子”,点出了倪瓒写景寓意的蕴义。
图后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额。”以寓“遗世独立”、品格清高。
(黄公望题倪瓒《六君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题《浮玉山居图卷》“知诗者乃知其画”
《浮玉山居图卷》是钱选为山居腌川浮玉山的写景。图中山峦分三组,山势峻峭。湖上烟雾蒙蒙,山坳白云缭绕,更有用简笔点缀的茅舍、渡舟、小桥、老翁,一派江南水乡清润秀妍景色,引人遐想隐居者的悠然生活。
右上方有自题五言古诗一首,诗后署款:“右题余自画山居图,吴兴钱选舜举。”画幅中部有清乾隆的诗题。卷前洒金笺引首有明代金 篆书“山居图”三字。卷后有元代仇远、张雨、黄公望、顾瑛、郑元祐、琦楚石、倪瓒,明代姚绶、周鼎、杨循吉、项元汴,清代王懿荣等的诗跋。
黄公望的跋是:“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穿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今古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如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今观贞居所藏此卷,并题诗其上,诗与画称,知诗者乃知其画矣。至正八年九月八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时年八秩。”
(黄公望题钱选《浮玉山居图卷》,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