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不出社区一刻钟内找到工作,在四方区即将变为事实。近日,四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文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该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创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在人事人才、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创建了四方区“6+1”就业工作模式,在求职者居住地、保障中心、就业岗位之间形成“一刻钟”就业金三角。
“一刻钟就业圈”初显端倪
只要不挑挑拣拣,居民在社区里很轻松就能找到工作。四方区人社局局长刘文杰介绍说,今年以来,该区不断创新工作促进就业,如开办就业岗位连锁超市、搭建自主创业跟踪服务平台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探索、创建了四方区“6+1”
就业工作模式,即通过强服务、抓队伍、建阵地、创机制、立制度、促活动六项措施,构建“一刻钟就业圈”。
刘文杰局长说,按照“6+1”就业工作模式,将实现在求职者居住地、保障中心、就业岗位之间形成“一刻钟”就业金三角,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目前,正在对洛阳路保障中心进行选址、改造过程中,计划以洛阳路劳动保障中心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全区推开。
“一刻钟就业圈”的形成已有了坚实的基础。刘局长介绍,他们通过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以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就业服务进行对接,加强用工监测和失业预警,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岗位信息。同时以社区为依托、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通过建立实名制服务台账、岗位储备、企业岗位信息员联络制度等措施,实现人岗合理对接,直至通过托底安置就业。截至5月31日,四方区实现就业19732人;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率达94.07%。
毕业生创业集市方兴未艾
做为青岛最早诞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四方区,如今大学生创业在此已遍地开花。刘文杰局长介绍说,四方区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平台建设工作力度,以特色孵化园区建设为亮点,建立了工业设计园(设计特色)、中航产业园(电子、信息特色)、海云街(民俗、文化、创意特色)3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四方区毕业生创业集市已正式启动,面向全市毕业生征集创业项目,有潜力的好项目可免费使用场地,还能获得小额贷款、税务和保险等多方面政府扶持。三处创业孵化基地将帮扶百余名大学生创业,行业类别包括民俗、艺术培训、设计和电子类等。
创业在四方区已经有了肥沃的土壤。据了解,四方区人社局坚持把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全力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搭建自主创业跟踪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创业指导讲座和创业专家帮扶,不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水平。截至5月31日,共扶持创业1383人,带动就业4753人。
上半年1737人接受技能培训 在四方区,从区、街道到各个培训基地,职业培训已实现网格化。刘文杰局长说,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他们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层次,丰富职业培训的内容,根据市场情况,开设了育婴师、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四方区逐步由失业人员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
刘局长说,作为促进就业方面的创新工作,今年他们创建了网上职业培训学校,构建1+7+N职业培训模式,即在1个区级职业培训中心、7个街道职业培训和N个培训基地搭建起培训的平台。截至5月31日,共组织创业培训686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737人。
劳动监察联络站本月启动
深入企业建劳动监察联络站,形成双向联动,及时纠正企业的违规行为。据刘文杰局长介绍,今年该局有3项创新工作被列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重点创新工作,分别为创建劳动监察联络站、建立汽车贸易大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设立毕业生创业集市(创业试验田)。其中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搬到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上的汽车企业中,实现关口前移,变仲裁为调解,及时化解汽车行业内部的劳资等纠纷。在企业试点建立劳动监察联络站,设企业联络员定期了解劳动用工情况,帮助企业纠正违法行为,从而及时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据介绍,目前,劳动监察联络站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两项工作已完成了前期的筹备工作,正在积极与市局对接,预计本月中旬将举行启动仪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