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留学,孩子不该闷不吭声
  • 2011年06月16日 作者:
  • 【PDF版】

    □崔滨(本报记者)  高考结束,每个考生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出国留学也成为不少考生正在考虑的选项。

    在最近连续对出国留学和移民中介公司的采访中,我经常看到的是,焦虑又急切、生怕漏掉咨询顾问嘴里一个字的父母,与坐在一旁木讷沉默、仿佛与己无关的孩子。

    在与一位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母亲交流中,她总是强调国内多数大学无法给予孩子全面完善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中等甚至中上的孩子来说,如果考不上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将来肯定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而国外的高校,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便成为了一个面对残酷高考挑战,退而求其次的“出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愿意对我透露姓名和身份。除非他们的孩子获得哈佛、耶鲁这些名校的青睐,成为旁人眼中的留学“明星”。

    也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要求留学顾问们,“先看看能不能给孩子争取个名校,然后再找找有什么好申请的专业。”

    那孩子的想法呢?他们在昏天黑地学习、无休无止备考的夹缝中,艰难生长的理想和愿望,因为太过羸弱而被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忽视,一句“这个专业以后好找工作、能赚高薪”,便无情地接管了他们对未来朦胧的憧憬。

    至于留学和移民中介公司,这些以申请通过率为生的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根据孩子现有的程度,与条件相当的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适配,从而既满足了家长们心底隐秘的虚荣,又完成了自己的业绩。

    那孩子的感受呢?异国他乡的孤寂,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不适,都被中介轻描淡写概括为“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优势。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我的确遇到过借助电视或网络,了解到国外教育情况,主动要求出国留学的学生;但面对我的问题,大部分高中生甚至大二、大三的学生,都无法清晰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出国了,我觉得他们这样挺好的”、“因为我妈妈觉得我在国内可能上不了好大学,出国上大学可能更好”,我听到得最多的话基本如此。

    姑且不论中外教育孰优孰劣,但对于这项费用昂贵又存在风险的行为,即便家长的规划再长远、中介的激励如何鼓舞人心,孩子自己不认同,仍然可能成为一笔失败的“投资”。

    也许对于那些十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清晰完整地说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些勉为其难。只是,家长能否暂时把焦虑放在一边,鼓励孩子自己规划人生的轨迹,告诉他们:你的人生,你来做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留学,孩子不该闷不吭声
>>声音
靠专项治理断不掉“医疗回扣”的根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