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兖州战役———
红旗插上古城头
  • 2011年06月16日 作者:
  • 【PDF版】

    三十六名烈士墓。

    文/片 本报记者 高建璋

    兖州为古九州之一,地处交通要道,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在兖州市兖州战役纪念馆中,陈列着众多的历史实物,其中有一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使用过的冲锋号。站在冲锋号前,耳边仿佛回响起的是战场冲锋号的声音,将我们的思绪带到1948年的夏天,仿佛看到了兖州战役激烈的战争场面。

    齐鲁咽喉 兵戎相见

    2005年,兖州市委、市政府投资200万元于兖州革命陵园内北部新建兖州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一层运用图文并貌的展板形式,配合翔实的历史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兖州战役的全过程。展板内容分为兖州战役前言,第一次兖州战斗,兖州战役概述、战前动员、战斗经过、支前模范、胜利大捷等内容。展柜中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起草的关于兖州战役的电文,兖州战役时期的武器、立功证、军功章等珍贵的历史实物42件。

    长长的展板,将兖州战役的全过程浮现在参观者眼前。1948年夏天,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胜利地结束了胶济战役之后,决定在津浦路中段发起攻势,以配合西线兵团的作战。解放兖州就是这场攻势中的主要战斗。

    那时兖州守敌是国民党第十绥靖区中将司令李玉堂和国民党整编十二军军长霍守义部。自1946年初,驻兖国民党军就一直致力于兖州城防工事的经营,使其防御体系十分完整坚固。敌军守将曾吹嘘兖州城是铁打的,并把“天下第一碉”五个大字刻在城西北角一个碉堡上,其狂妄与自负可见一斑。  指挥兖州战役的是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同志和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同志。参战部队有华野第七、第九和第十三纵队及鲁中、鲁南部队等。  战争的前期阶段是从5月29日到6月15日,我军相继攻克了泰安、肥城、泗水、曲阜、邹县、滕县等县城,截断了南到徐州、北到济南的铁路交通。6月20日,我华野七纵和鲁中部队的大军包围了兖州城。

    截止到7月7日,我军已扫清了兖州城外围之敌,大兵合围,只待总攻。总攻的突破口选在老西门及其北约300米的新西门以南地段。老西门建有高大坚固的瓮城,是敌防守的重点,但如摧毁了它,就不但能破坏敌西城的防御体系,打开入城通道;还将取得一个高大的前进据点以控制城墙,瞰视城区。许世友司令事后曾说:“自古兵无常势……我们决心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偏偏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开刀,集中兵力突破瓮门,打他个措手不及。”

    冲锋号起 势如破竹

    7月12日下午5点半,以两发榴弹炮为信号,揭开了兖州城攻坚战的序幕。接着,800挺机枪、12门榴弹炮、3门山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同时发射,霎时火光冲天,浓烟翻滚,城墙上砖石乱飞。8点45分,突击班长高振才把第一面红旗插上了兖州城头。接着,新西门南侧的两个连队也登城成功。到晚9点,已有大批战士分别从四个突破口进入城里;10点,各登城部队打通联系,后续部队陆续进城,展开巷战。与此同时,在北关和东大营,我军也与敌展开激战。最终,霍守义十二军万余人全被歼俘,霍守义及以下高级军官均被俘。

    7月14日,我军又胜利解放了济宁和汶上二城。至此,历时48天的兖州战役以歼敌6.8万的辉煌战绩结束。

    在兖州战役进行的全过程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此战均十分重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粟裕等领导都曾亲笔起草电文,指挥部署。无数的解放军官兵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广大人民群众勇敢支前,修挖工事,运送伤员,供应物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资料记载,该战役期间,支前民工达到15万多人,送粮食、抬担架、运弹药、救伤员,涌现出了一大批支援前线战斗的先进英模人物。

    兖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对兖州人来说,此战役的意义更是不比寻常。兖州的胜利解放,标志着兖州这一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战略地位的古城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同时,这一战役既有力支援了西线兵团作战,又彻底孤立了济南,为解放山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旗插上古城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