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词作家”携个人作品演唱会回乡
曲波:红歌的生命力从未停过
  • 2011年06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孔雨童 

    16日,以《中国娃》、《和谐中国》等作品闻名的烟台籍著名“红色词作家”曲波,将带着一场全部由自己作品组成的“纪念建党90周年曲波作词红色经典演唱会”回到家乡。

    在这场演唱会上,歌曲《爱在烟台》将进行全国首唱,作为曲波献给故乡的礼物。而纵观他的创作,《中国娃》、《中国字画》等表现中国传统美德、关注百姓生活的作品和《领航中国》等大视野的“红歌”占了多数。曲波说,这或许是受他骨子里那种总带着使命感的“家国天下”情怀影响,“胶东这里都是重情尚义的人。”

    写给故乡的歌

    15日,在烟台大剧院,曲波正在忙着为16日晚“纪念建党90周年曲波作词红色经典演唱会”彩排,他以一身极具特色的中式服装出现在了记者面前。作为对故乡和母校的回报,曾经为全运会和数次春晚创作的他竭尽心力的写作了歌曲《爱在烟台》,并且将此次演出的全部曲目交由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担纲。

    “樱桃的口,苹果的腮,斟一杯干红洗我的尘埃。浪花一样纯情的小妹,捧给我的是一份清白。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八仙们过海,他去了又来,今天的故事,演绎豪迈。山更正派,海更慷慨。”彩排开始前,曲波深情的唱起了这首《爱在烟台》。曲波说,这些年他走过五湖四海,听到很多人说起烟台,于是把这些集中起来创作了这首歌。 

    “人是个感情动物,我最经不起的是欠一份感情”曲波说,大学时代他几乎走遍了烟台的大街小巷,初恋也发生在这里。但从事词创作这些年,还没有专门为烟台写一首歌。这次创作,他把自己眼中的烟台都写进去了,而今天的烟台,是“给了英雄辽阔的舞台。”因为,山海相依、物产丰沛又重情重义的烟台是个可以让人安居乐业的城市。

    烟台文化定位之问

    作为一名从烟台走出的词人,对于烟台的文化发展,曲波也一直有着自己的关注。

    “烟台是个有文化的城市,但要形成好的产业,还有待时日,在这其中它的文化定位是最重要的。它的定位是什么?”曲波说,这些年烟台在发展动漫,但这并不是最具烟台特色的定位。这些年在外,曲波说一提胶东人那都是“重山阔海、敢于担当”的形象,“文化最重要的是特质,不能够从重庆到青岛到烟台都是一样的东西。”曲波说,因此烟台应该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突破口。 

    “而这又不仅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需要科学的来做。”谈及自己的思考,曲波表示,之前一直在提“大学经济”,而如今或许可以提“大学文化”,烟台有多所高校,可以用一所或几所大学的文化拉动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波:红歌的生命力从未停过
“红歌不是颂歌,它有纯粹的生命力”
说出您和“红色演出”的故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