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6月11日,泰山义工联合会成
员车赞在做公益活动时遭遇事故受伤住院,严重的病情和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受伤义工处于困难境地。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如何能让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制度让爱能走更远
本报记者 熊正君
目前,多数义工组织都面临这样的困惑:没有挂靠单位至今无法注册的他们不受政府部门监管。因为不算合法单位,他们无法办理团体险业务,更没有多少企业和财团对他们赞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义工组织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有酸甜苦辣,如何让这些充满阳光的爱心组织走得更远,是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更多关注公益事业的市民加入了义工的行列,各种义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民间义工对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他们的身份却不断遭遇尴尬。对于这些民间义工团体,正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温州一些民间义工组织是先找到一个政府主管单位,以分会的形式解决其“身份”问题,泰安的义工组织要能正名,这就需要相关政府主管单位的支持。对于在公益活动中受伤的义工,民政部门是否应该设立一个公益基金,解一下他们的燃眉之急。
制度的健全,是义工发展的保障。虽然,义工们无私的付出并不图有所回报,但是当义工们遇到困难时,帮助困难义工不仅仅需要社会爱心的汇聚,更需要健全制度的保障,这是城市文明的符号。
不要伤了火热的心
本报记者 赵兴超
作为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义工组织的生存境地尴尬、环境堪忧。美好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比鲜明,在现实的困难前,义工们一腔热情往往遭遇冷水。此时,不论受助与否,社会上的其他人,都应该伸手帮他们一把,不要让冷漠伤了他们的心。
一边怀揣济世助人的理想,一边还要随时做好因此受伤而没有保障的准备,义工的心情该是多么纠结与忐忑。即使这般为难,义工们仍旧默默地做着慈善。然而,义工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血有肉也会受伤。在没有保障的义工活动中,每个人都迫不得已做着两手准备。人在受伤之时,最脆弱的不是外表的伤处,而是内心的伤痕。因为无私帮助他人,很多义工条件并不优越,突遭困境让他们举步维艰,这也成为他们受伤之后治病的最大障碍。原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目标,当遭遇残酷的现实之时,义工们的心怎能伤得不深?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让义工受伤的心灵得到慰藉,并不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有了这群无私的人,山区孩子们才有了那顿热饭,灾区才有那些义勇的身影,敬老院才有了生气。对于义工的理想,或许我们不能参与其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认同。认同,有时只需要一个感激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在他们受伤之时,一朵鲜花或者一句问候,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如春的温暖。
宣传公益要保护好自己
本报记者 刘慧娟
目前,对泰山义工车赞意外受伤一事,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公益圈子里都传开,除了正常的捐款捐物,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生命真的比那两个矿泉水瓶值钱吗?
义工参加活动前只要签一份免责声明,他们外出活动时若出现意外,义工组织只有帮助救治的义务,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这意味着,组织成员参加任何活动,都要个人承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和责任,包括财产安全、生命安全等。
正因为签订免责书在前,义工参加活动只能寄希望于不出事。然而,有时候,一些年轻义工凭借一腔热情,对于公益活动有着异乎寻常的热心,又因为他们也是一个最易缺乏自我保护的群体,因此参加公益活动发生意外也时有发生。
在无法预知事前风险的情况下,自发的民间公益组织和活动应该更倾向于一些合理的培训和技能训练,对热心公益的年轻人的正确引导。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公益的宗旨首先在于爱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