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瑞景 本报通讯员 孙万禄 李秀清
再过一两天,广饶县辛桥村的李军章就能出院了。因为肺气孔出血,李军章已住院16天,检查、做手术、医药费、住院……加起来已经花了3万2千多元,这些差不多相当于他3年的收入。
不过,考虑到新农合可以报销一部分,李军章感受到的经济压力相应减少了些。
李军章是广饶县丁庄镇辛桥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前段时间吐血比较严重,中断了繁忙的农活,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肺气孔出血,开始住院。“农民挣钱不容易,活又那么忙,一般病得很厉害的时候才会到医院看。”李军章家有7亩多地,地里种的主要是棉花。不太忙时到镇上打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一万多元。这次他住院已经花了32000多元,对他来说不算是小数目。
这次住院,李军章对各种费用单据的保存格外在意。“新农合报销用得着,丢了再补多麻烦。”以前,李军章对新农合并没有多大指望,虽然这七八年来他家每年都交一次参合费,少的时候10元,多的时候50元。
就在一个多月前,他的妻子因为膝关节手术住了院,当时家人只想着把她的病治好,医疗费全部自家出也认了。“报啥报,钱送进去拉倒了!”但也尝试着去问新农合报销的事情。李军章说,在程序上远比自己预想的顺利,“没有人卡着”。他妻子花了一万多元,其中有些项目不能报,所能报的有9000多元,最后领回4319元,他对这个数字记忆犹深。
新农合多实惠一呼百应
“这次来之前,大队书记对我说还有大病补偿。”李军章说,对新农合和大病补偿的具体政策他并不熟悉,只是说新农合真的让农民享受到了实惠,“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不信,不怎么愿意参加。大队上一呼吁,也基本都交了,当时一年一人也就交10块。这两年报销比例也比以前高,现在不用动员,到时候就交去。我们村500多口人,全都参加了。”
不光是辛桥村村民参合积极性这么高,据统计,广饶县农民参合率今年已达到100%,东营市达到99.89%。这与有着很大关系。2002年,东营开始实施新农合制度,8年来,全市共筹集农民医疗保险基金7.4亿元,补偿资金6.3亿元,受益农民达1194.14万人次。随着新农合政策的逐步完善,惠及看病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全市农民因病就诊率由2002年的75.1%上升到目前的90.3%;住院率由2002年的2.9%上升到目前的7.66%;全市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较2003年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
建成“一刻钟卫生服务圈”
民间有句顺口溜,“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医院抬。”其中的“小病拖”与农民就医不太方便有着一定关系。对此,东营市为让农民“病有所医”,规划建设了600处村卫生室,每处村卫生室建设的业务用房均不低于100平方米,全部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和康复室”六室分开和医防分类管理标准,全市平均每1500余名农村居民就拥有1处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民步行不足15分钟就可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建成全市农村“一刻钟卫生服务圈”。另外,还对全市1911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在岗培训。
实际上,使农民陷入困境的往往是大病。对此,东营连续8年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又自2004年起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2011年,全市参合农民二次筹资已于3月底前全部完成,共参合农民108.47万人,参合率达99.89%。6年来,东营共对6499名年医药花费超过3万元的参合农民进行了大病补偿,补偿资金3962余万元,单户最高补偿额达2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