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民工到全国劳模
王钦峰:只比人多了点坚持
  • 2011年06月17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浩

    他叫王钦峰,35岁,是高密豪迈科技的一名农民工。19年前,他初中毕业,辍学打工;15年前,面对走入大学的同学,他“心里落差大得都不敢说话”。

    从普通工人到科研组长,再到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他走出了怎样曲折而深刻的人生轨迹?近日,记者走近王钦峰,去记录一个由执着和勤奋书写的传奇故事。

    同学聚会改变人生轨迹

    6月15日上午10点左右,王钦峰坐在他所工作的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身天蓝色的工作装,一嘴的乡音,笑容灿烂纯朴。

    1976年5月,王钦峰出生于高密井沟镇隋家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2年中考后,对上学失去了兴趣的王钦峰来到原呼家庄镇汽车配件厂,做了一名车床学徒。

    王钦峰非常积极,跟着师傅问这问那,才3个月的时间,他就掌握了车床的全部操作技能,能够独立顶岗操作。

    1995年,王钦峰进入了高密豪迈机械有限公司,成为正式工人。原来只想掌握一门手艺当饭碗,他似乎可以满足了,而一次同学聚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6年春节前,初中同学聚了次会。看着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个走进了大学校门,王钦峰心里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聚会回来,王钦峰就跑到书店买了机械制图的书籍,硬着头皮读了下去。

    然而,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去接触大学知识,谈何容易?满眼的术语搞得他晕头转向,不出两个星期,就放弃了。

    王钦峰一直计算着怎么才能把知识“装”进脑子里。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想到,用做题配合看书也许有效。他专程跑到潍坊买了三本有关机械专业的习题集,一页一页做了下去,不会做就去看书,看懂了就在车床前实际操作验证。

    就这样自学了一年多,三本厚厚的习题集都做完了。但是做的对错,王钦峰并不清楚。他找到了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的公司董事长张恭运。看着三本习题集,张恭运表情从惊讶到惊喜又到了怀疑,连问了几遍“真是你做的吗”?

    虽然解题步骤并不专业,但王钦峰在解题过程却闪现着很多不受约束的创新思维。张恭运从此记住了这个讷言讷语,但勤于钻研的大男孩。

    “与世隔绝”的实验痴人

    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王钦峰在机械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97年12月,他参与设计的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1998年,王钦峰参与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当时处同行业领先水平的轮胎模具电火花机床专用电气柜的诞生。

    王钦峰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成绩的时候,父母却担心了起来。儿子几乎“与世隔绝”,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写画画,除了吃饭,几乎不见他出门。

    1999年7月的一天,下班后的王钦峰骑着自行车往家走,边走边思考在公司做的一个实验。想得太投入,路边上停了一辆大货车,他竟然跟没看到似的,直勾勾的撞了上去,幸亏当时车是停着的,没有出事。王钦峰也没在意,扶起车子就回去了,边骑边继续思考。回家之后,家人才发现他的胳膊上全是血,王钦峰自己却不知道。

    父亲王心亭坐不住了,他找到张恭运,问他的儿子这是怎么了。不只是王心亭,连公司的人也开始反映,一个老师傅对张恭运说,不要让王钦峰再做什么试验了,看着人都傻乎乎的了。

    王钦峰的投入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次次的实践摸索后,他参与研制的电火花机床成为公司当时的主打产品,在竞争激烈的机电市场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企业也由此步入了稳定发展的“求温饱”时期。

    拼命三郎:只比别人多了点坚持

    王钦峰有一个外号叫“拼命三郎”,这源于他的一次经历。

    1999年底,广州的一个客户一次性购买了30台机床,要求派人去安装调试并负责培训。这是公司的第一个大单。王钦峰受命南下。

    由于水土不服,王钦峰一到广州就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泄。对方只给了一个月的机器调适时间,王钦峰心急如焚,只打了一晚上吊瓶,就悄悄从医院溜走了,他一边大把的吃药一边调试机器,一个月下来,足足瘦了15斤。

    张恭运得知此事深受感动,在当时公司举步维艰、自己出差都坐公交车的情况下,“命令”王钦峰坐飞机回家。那是王钦峰第一次坐飞机,他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回到公司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同事薛宗东一看到他脸色黯淡、黄干精瘦的样子,大吃一惊,几乎都不敢认他了,心疼地脱口而出:“你真是拼命三郎啊。”

    靠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6年来,王钦峰先后获得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从普通工人到电火花科研组长,再到全国劳模,王钦峰说自己并不比一般人聪明,只是多了一点决心和坚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民工到全国劳模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