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尚磊
每一个暗访都是一次挑战,期间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暗访对象不在或者大门紧闭,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被人识破,哪怕细小的疏忽也可能引起对方的警觉,采访计划就会流产。
今年5月底,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举报阳谷县寿张镇,存在一座生产地沟油的黑作坊(后来证实这是一家用臭骨头造饲料的黑作坊),臭气熏天。由于这名网友提供的地址很准确,6月1日上午,记者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家作坊,果然现场让人触目惊心。“吃了这样的东西,该怎么办》”,我心里一直犯嘀咕。
这座作坊门口有专人把守,不容易进入。记者想尽各种办法才勉强通过门卫的“安检”,进入核心位置(加工现场)。
这是一个用发臭动物骨头加工饲料的作坊,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成群的苍蝇在飞,骨头上爬着蛆虫。最终,记者用藏在口袋中的卡片相机拍照取证。
此类事件绝非个例,在全国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6月13日,茌平县胡屯镇村民举报,一家蛋糕厂竟使用廉价、不宜食用的孵化蛋造蛋糕,记者根据线索,辗转跑了三个乡镇,才找到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次事件中,阳谷县环保局和茌平县质监局执法人员,接到记者举报后,放弃下班休息时间,立刻赶到现场,查封了污染环境的黑作坊和涉嫌使用孵化蛋造蛋糕的食品厂。
暗访一定程度上能堵住这些黑心商贩利欲熏心的行为,但还需要相关执法部门的努力,愿赚昧心钱的黑心商贩不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