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状元背后的社会关注冲动
  • 2011年06月22日 作者: 本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孙昕
  • 【PDF版】

    曾被冠以2010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的高天艺,在进入北京大学求学一年后并没有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有多大不同,他甚至表示,“如果再考一次,我不一定会成为状元。”
    每年高考期间,“状元”总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高校抢状元、中学推状元、社会关注状元……高考状元受捧,谁是推手?

    从高中到高校,都有关注状元的现实需求

    高天艺说,加上省级优秀学生的加分,他在2010年高考中总成绩达到694分。

    成绩出来后,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相继给高天艺打来电话,最后高天艺选择了开出“专业任选”条件的北京大学,入校后他申请获得5万元新生奖学金。在他的母校桓台一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标语,他还是和其他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一样,照片被摆在学校橱窗里。今年高考前夕,还有媒体打电话约他谈谈“高考如何复习”的话题。

    从高中到高校,不同的关注,以或主动或含蓄的形式涌向这个高考状元。

    2010年,北大和清华曾因为“高考状元数据打假”一事引来众多质疑的声音。 

    “质疑清华和北大‘争状元’,如果你不关注状元,你怎么会去质疑这种现象?”21日,在谈到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时,高天艺先对记者来了个反问。

    状元成了评价指标

    “不让过度关注状元,我们高度赞成,以前真是迫不得已。”在获悉山东“冷冻”高考状元信息后,清华大学山东招生组负责人李志华表示。

    李志华坦言,从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角度看,高考状元在毕业时相较于其他学生并无优势可言,大学也无意去比较,“有状元要报考,我们欢迎,但不唯状元论。”

    为何在每年的高招录取中,高校间总会上演许以种种条件的“抢状元”的戏码?

    李志华说,状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高校肯定不会排斥。同时,状元的去向长期以来被公众和社会长期关注,其流向变成了一种导向,甚至成为民间对高校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另外,有时候状元的选择,也会影响后续考生的选择。“在这种从状元出发的评价指标引导下,高校对状元的关注,奖学金之间的攀比和水涨船高,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我们今年在招生中,也希望打破这种固有印象,挖掘更多有特色的考生。如果全国其他地区都不关注状元就好了。”

    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老百姓对状元的关注,与中国几千年科举制度的传统有关,也源于中国人的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社会追捧状元,但状元的成才经历真有普遍示范意义吗?”山师附中高三教师牛化军认为,对状元的关注,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功利和浮躁。

    “如果再考一次,我不一定会成为状元。”在高天艺看来,状元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高分考生这样一个群体。

    “高分考生真的有很大的关注价值吗?”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认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前,如果再去追捧高考状元,恰恰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鲁宁表示,一个省的状元一文一理,总共才两个,他们的学习模式只能说给大家提供参考,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问题出在县委县政府身上
出怪题偏题将被追究责任
山东考生信息没有泄露
状元背后的社会关注冲动
山东“冷冻”高考状元信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