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是特定年代的产物,《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直到现在还有影响。伴随着争议和褒扬,剧目被复排、重演,音像资料也是再版、翻刻。
安家正先生是著名的烟台学者,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样板戏编剧,曾在文登县(时属烟台)文化馆从事专门的写戏工作。
安家正跟姜宪章曾共同编写样板戏剧本《风火寨》,在山东剧院上演后受到当时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提起《风火寨》这部样板戏,安家正记忆深刻。“这部戏由当时省里亲自抓起,故事讲的是打响胶东抗战的第一枪的天福山起义。整部戏长3小时。当时有样板戏除了京沪,还有一鲁的说法。”安家正回忆道。
1978年四人帮已经被打倒,但当时的样板戏依旧盛行。是年7月1日,《风火寨》在山东剧院隆重演出,省领导全部到齐。“演出结束后,剧院中的轿车估计得有一个半小时才全部开出来!”安先生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就被从睡梦中叫起,地委紧急指示来了!地委对这出戏的成功演出提出表扬。”安先生说。7月6日,一大清早的火车赶到烟台,市领导早早在火车站等着,加上来的群众,人山人海,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其实,现在回头来看,安家正先生对于当初火爆一时的《风火寨》并不满意,“戏是在当时大背景下出现的产物,老百姓并不买账。《风火寨》在胜利剧院公演三天,仅仅卖出去不到20张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革的风气整个扭转了过来,样板戏就没落了下去。
本报记者 毛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