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流水105号:无情最是东流水
  • 2011年06月23日 作者:
  • 【PDF版】

    王尽美邓恩铭的塑像高高伫立于五龙潭公园内。 郭静 摄

    1921年秋,济南历下亭。一位身着长衫的年轻人伫立夕阳下,目睹灿烂晚霞逐渐消去,随口吟出一首诗:“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动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
    此诗饱含早期革命家的雄心壮志,一时流传甚广。颇有隐喻意味的是,几年之后,这位名叫王尽美的年轻人与几位革命同仁一起建立了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机关,地点就设在当时的东流水街105号。
    如今,90年的春秋“日夜滔滔去不停”,东流水105号的这栋小楼早在1977年就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期间曾发生过的革命传奇故事,却如东流水一般,浸润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红色印迹,源远流传。

    90多年前,东流水街是老济南的一条名街,东靠护城河,西近五龙潭。据《齐乘》载:“城西石桥北,城下……一名东流水,泉傍疏甲,经冬常荣,流入城河”。过去街上曾有古温泉、月芽泉、北洗钵泉、洗心泉、回马泉、贤清泉、显明池等,有些泉水汇合向东流入西护城河。长年水流不息,因此此街得名:东流水街。

    当然,历史的变迁已让这一切不复存在。现在它的原址规划为五龙潭公园,大部分已经并入公园中。但园内的一座塑像和一栋小楼却成为一道印染着红色记忆的风景,神秘而久远。

    6月初的一个下午,阳光晴好。自五龙潭公园东门入园后,南行二百米可见一小广场,广场北侧立一座高大的塑像,塑像是两位年轻人,布衣长衫,俊雅明朗,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他们就是山东党组织早期领导人王尽美、邓恩铭。在雕像下的红色花岗石基座上,镌刻着董必武同志1961年8月21日追忆王尽美的一首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领着孩子正在塑像前拍照留影,七八岁的孩子开始识字了,在父母的教导下,一字一句地朗诵碑上的这首诗。“可能他还不懂这诗是什么意思,但我们想让他知道,上面写到的这两个叔叔很了不起。”孩子的父亲王建东说。

    的确,这是两个“很了不起的叔叔”。这两个山东早期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不惜先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尽美为革命活动日夜奔波,身染肺结核,27岁即抱憾身亡。临终前还不无遗憾道:本想战死沙场,没想到却病死在床上。

    而邓恩铭的死则充满了更加壮烈的色彩。1929年1月被捕入狱,在备受折磨后,1931年4月5日,他与21名同志手挽手,高唱国际歌,在纬八路刑场慨然就义,时年30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生命当然是无价的,如果不是有坚定的信仰,如果不是怀着对党的忠诚,他不会死得如此壮烈,”济南师范学校王尽美研究室的负责人蒋爱翠感叹,“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确是值得我们当下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他们这种强烈的忠诚和信仰,在任何时代都不褪色。”

    幽静而神秘的小楼

    塑像的南侧是一栋小楼,灰瓦白墙,门框上悬挂着门牌号:东流水111号。进门后,是一个四合院,院子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各建有二层的楼房,连为一体。其间,东侧有外楼梯的小楼明显比西侧、南侧的建筑年代久远,这里也就是进门前看到的王尽美当年的工作之处。院子的中间有一个泉池,北侧是接着长廊的仿古亭子。院内正在施工,据一位施工人员说,“该翻修的要再修一下,建党90周年纪念日之前要完工,算是给党的生日献礼。”

    院内有泉池,小院现在已经改建成“尽园、余乐园”。院北侧还有以中共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命名的“美铭亭”。由于正在施工,院内游客稀少。

    这个幽静的小院在90年前却有着别样的风情。据山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余修老人在文章中回忆,“济南的泺源门外,顺城河北流的这一带河水,称为东流水,河上有桥,以便行人穿行。临城门最近处的一道板桥,路人称为第一板桥。也就在泺源门外大街路北,虹桥附近,有一小巷,临闹市而僻静,向北走去不远,有一座灰瓦白墙的小楼。小楼是两间铺面,一楼一底,坐西朝东,沿街阁楼都是玻璃窗,平时白布窗帘下垂,都认为是一个普通客栈,不为人注意。院内幽静,是个四合小院,街上来往路人也不甚多,并无车马喧嚣之声,店铺行商人等也不见繁忙,这就是当年的东流水105号。”

    这个东流水105号就是现在的东流水111号。“原先的门牌号是105号,后来在规划时,重新做了编号,便成了111号,整修时就按照后来的号码了。”五龙潭公园管理人员介绍。而作为1925年就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余修来说,对这个小院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时还是少年的他,曾经参与过不少革命活动,就在这栋小楼中,与当时的共产党员探讨过救国救民的道理。因此,1979年他在病榻之上,提笔写下一篇专门纪念这栋小楼的文章:《东流水105号》。

    不足十平米的秘密会议室

    已是下午5时许,这栋小楼笼罩在逐渐西斜的阳光中,愈发显得神秘而凝重。沿着楼梯拾阶而上,来到这座小楼二层的门前。门边墙上刻着的几行字特别醒目———“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1925—1927”。

    红色的木门上油漆斑驳,铁锁把门,锁上锈迹斑斑。透过窗户,只见一个只有八九个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面按照当年的原貌摆了一把八仙桌和两把椅子。

    作为党的秘密联络机关,当时还有其他几个点,比如国民党人王乐平办的齐鲁书社、贡院墙根街的教育学会等。但东流水105号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所在地,却非同一般。因此,党内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主要的负责同志少数人来往其中,保密性很强,因此也得以长期保全,没有被敌人破获。

    即便如此,出入其中的人也需要费尽心思乔装打扮。1927年下半年,邓恩铭调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回到山东济南。他经常在济南东流水街105号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进出。他常化装成客栈账房先生,身穿青衫,脸上架一副墨镜,手拄“司的克”(即手杖)或者持一金扇,翩翩少年,就像出入谈生意的商人,不为人注意。

    而王尽美当时则俨然是一位小学教师,皂鞋白袜,长衫礼帽,彬彬有礼,满口教义道德,颇有学究气。

    当时一楼是药铺,跟忙碌的药铺店员热情地打完招呼,他们便拾阶顺着窄窄的楼梯上到二楼。一旦进入二楼,他们便成了另外一番模样,在这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只有简单的桌椅,他们在这里围着桌子密议山东各地党务工作。

    “一入105号,则数日不出,草拟文稿,油印党刊,与外地同志接谈,日夜不辍。”在《东流水105号中》,余修回忆道。

    他们的工作相当繁忙,尤其是在共产党发轫之初,需要宣传和联系各方面的人,以取得支持。据1920年参加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罗章龙回忆,“中共山东省委机关设在东流水的时候我常去,在那里与我谈话的有党员,有团员,也有群众。因为我是搞工人运动的,有几个工厂我记得比较清楚,济南有个鲁丰纱厂,有个新城兵工厂,还有大槐树的机车工厂。”

    1925年,党中央派任弼时、邓中夏、关向应等同志先后来山东视察工作,都在这里居住过。

    山东最早一批共产党人的诞生

    当时的东流水105号,泉水长流,小楼对面是古月泉。河岸青青垂柳,清风微拂。来往行人,谁也没有想到山东革命中心就在这泉声柳荫处悄悄地发展壮大。

    就在这里,山东第一批共产党人宣誓入党。鲁伯峻等人入党时,小楼上悬挂起了斧头镰刀的党旗,贴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画像,他们握手成拳,在王尽美、邓恩铭的监誓下,成了山东省最早一批共产党员,从此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建党初期,党的活动经费不多,他们非常节约,从来不多花一分钱,住旅馆也是住最便宜的。”蒋爱翠说,当时的经费大多由共产国际提供,因此他们很珍惜,会议摆设更是简朴,开会时,往往是一碟瓜子,一桌人围着,讨论革命工作。

    最初的党组织成员,由济南第一师范和济南第一中学的进步青年组成,工商业界也有学生参加。不久之后,其中起了分化,一部分青年和国民党接近。而另一部分则逐渐靠拢共产党,成了共产主义的追随者。

    由于早期党组织人员成分繁杂,很多革命联络活动都是流动进行。除了党的核心领导人会面外,更多革命策划活动有时是在山头,有时是在大明湖的游船上。

    据当时青岛四方机厂工会的执行委员于维功回忆,1924年纱厂第二次大罢工期间,许多巡警到处逮人。他找了个机会溜到工人宿舍中,向邻居借了4块钱跑到济南去向省委报告。当时省委接见他,是在大明湖的一只船上,省委领导听了他的汇报。当晚,他住在了济南东流水王永章的住处。

    几年之后,王永章这位当时活跃的早期革命者和哥哥王复元一起叛变革命,由于他们的出卖,山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在历史的长河中,忠诚与背叛,一直伴随革命进行,只是这栋历经百年而依然矗立的小楼,却烙上了信仰的印迹,永远讲述着一段关于忠诚与信仰的传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高矗立的丰碑
东流水105号:无情最是东流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