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领导蹲点农家
  • 2011年06月28日 作者:
  • 【PDF版】

    ▲6月15日晚,罗志军走访农户,与村民亲切交谈。

    在农户家中住上几天,没有了身份的界限,没有了刻意的客套,这是思考问题、了解民情、谋划决策、培育感情的好环境。

    今年以来,中央接连部署社会管理创新和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成立90周年之际,这一自上而下的部署和行动耐人寻味。

    在这个背景下,近期,江苏、山西、重庆、湖北等省市开始组织实施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其中部分省市的省级主要领导干部直接“蹲点”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拒绝层层陪同,力戒扰民,其释放出的新讯号受到社会关注。

    6月15日至19日,记者随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泰州市下辖的姜堰市沈高镇沈高村村民刁友生家进行“蹲点”调研。

    而此前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颁布决定,要求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深入到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到农村驻点的,提倡驻村住户,每年下基层驻点时间为5至7天。

    记者了解到,这次省委书记、省长同时住到农户家中,目的就是要带头实施这个活动,并思考干部下基层的切实有效方式,给大家做出个样子来。而山西、重庆等地也是用领导带头的方式来推动这项工作扎实开展。

    上穷地方“蹲点”

    省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决定着调研的质量,也决定着思考的质量。

    各地新一轮的干部下基层活动出现了一些共性的变化,即直接到有困难的地方,到有矛盾的地方或到偏远落后的地方,把农村和农户作为“蹲点”的主要目的地。

    山西省主要领导“蹲点”是选在大山深处的困难农户家,在感知和体会贫穷中思考如何加快发展、解决贫穷。而江苏省主要领导“蹲点”选择的是薄弱村。

    据江苏省委办公厅的一位同志介绍,像江苏这样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沿海发达省份,要不要用这样的方式下基层,到什么样的基层去,大家的认识不尽相同。但省里始终把握的是,小康社会建设中,不能让平均数字代替大多数,不能让统计数字代替百姓的切实感受。

    地处姜堰市革命老区的沈高村现有村民3177名,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江苏规定,苏中地区的行政村集体收入每年不少于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000元(江苏省省定小康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对着这些标准,沈高村是典型的薄弱村。

    省委书记“蹲点”入住的房东家,有四间平房和两间厢房,老两口一年种地、打工的收入为1.5万元,主人很纯朴,家里很整洁,但收入一般。

    记者注意到,在这样的农户家中住上几天,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富裕人家的阔气,没有了身份的界限,没有了刻意的客套,大家的平等和亲近自然拉近。对调研者而言,这是思考问题、了解民情、谋划决策、培育感情的好环境。

    拒绝基层官员跟着

    省里主要领导直接住到农户家中,像农民一样起居、劳动、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调研者需下决心从日常事务、决策、接待等繁重公务中抽身出来。

    其次,打破事先踩点、精心准备、几级陪同的惯有调研方式,这无论对基层干部还是对调研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三是村民太久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了,究竟是以平常心对待,还是将信将疑地看热闹;四是易成舆论焦点,是领导秀一下呢,还是好作风回归呢?

    四夜五天,在沈高村这个随意选定、经济薄弱、民风纯朴的地方,省委书记住到农户的平房中当起了村民。夜幕下,在没有路灯的村道里与村民肩并肩地走上一阵子,在农家厅堂的日光灯下与正在吃晚饭的农民聊上一席话;白天里,来到田地跟农民一起干上小半天的农活,挨家挨户家长里短地攀谈着,与老党员、老村干部一起说说村里的难事、急事、干群之间的事,与小自己20多岁的村总支书记聊聊村里的新农村规划,到镇村的社区医院、企业、学校、敬老院听听民声,坐到农户餐桌边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农家饭……

    调研方式的改变是本次干部下基层的最大亮点。

    一是吃住在农家,农民是什么生活状态,调研者就适应什么状态,比如农民有早睡早起的习惯,那么调研者也遵守这个作息特点,比如农民到时间点要下地干活,那么调研者也同样去地里干活,比如农民白天较忙,那么调研者就尽量不打扰,把走访农户放在晚上进行等等。

    二是拒绝层层陪同,调研者带上一两个工作人员,由村党组织书记当向导,在村里或田间地头随意走走,边走边聊边思考,到平时考察不太容易到的作坊式小企业去看看,到村头的小商店里坐坐,到农民卖西瓜的摊位前聊聊,听到的都是农民语言。

    三是挨家挨户地走访,尽量不搞座谈会形式,走到家里聊天,双方都没有顾虑,受访的农户遇到的大事小情都会直接说出来,不需要左顾右盼,就连妯娌之间不太和气的事都聊出来了,为了不打扰村民晚上休息,走访一般在晚上9点结束。

    农民的直接和纯朴感染着下来调研的领导干部,他们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同吃同住同劳动,刚开始心里有点没底,真的住下来了,同进一道门感觉就是一家人了”,“听牢骚话气话都是收获”。

    耳朵里听到“不过滤的民意”

    江苏等省市陆续开展的“蹲点”调查结果表明,真心实意地走到群众身边,是防止干部脱离群众的有效手段。

    对于领导干部到身边“蹲点”调研,群众言语间还是流露出了他们的意外之感。

    不少村民说,他们的父辈偶尔有过与“县官”生活在一起的经历,而现在直接到农民家里住上几天,不要说是省级干部,就是机关的处长恐怕也不多见。但村民们很快从“意外”中变得习惯起来。各地“蹲点”调研带来的启示是,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地到群众中去感知冷暖,是新时期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方式。

    虽然现在交通、信息沟通都很发达,但并不必然导致人民群众愿意与干部说真话,说心里话。驻村住户调研的最大特点是彻底不搞层层陪同,这一看似不符合常规的做法受到了村民好评。领导干部下来调研,身边围绕的是机关干部,还是基层群众,决定着调研的效果。不需要干部介绍,也不需要过滤民意,而是直接来到农户中。罗志军说,干部下基层,如果身子下来而心不下来,或身子下来而感情不下来,就很难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也难以收到实效。

    越是直面社会转型期的挑战,越是面临利益多元发展的考验,党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就越弥足珍贵。而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再宽的鸿沟都能跨越。

    据《瞭望》新闻周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乡驻村是“作业”
省委书记省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省领导蹲点农家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