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费县梁邱镇政府及教育部门积极回应
将搬迁村庄解决孩子上学难
  • 2011年06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午饭后,孩子们就在教室里铺上塑料编织袋休息一会。

    一个馒头一包辣条就是孩子们的午餐    

    本报6月27日讯 (记者 刘海蒙 张斌)本报6月27日A03版刊发了《40余名山里娃翻山上学堂》一文,引起社会的关注。6月27日,费县梁邱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镇里将逐步有计划地将北王家庄村村民搬迁下山,以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27日上午11时45分,记者再次来到费县梁邱镇卧虎联小。在教室外的台阶上,孩子们正围在一起吃午饭。家住北王家庄村正在读学前班的李善梅,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辣条,一口一口地吃着。李善梅的姐姐告诉记者,她上六年级,每天带着妹妹上下学,中午就在教室里吃饭、休息,她们班26个学生,有6个家住北王家庄村的,吃完午饭后,她们就在教室的地上铺一个塑料编织袋,躺下休息一会。

    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马健告诉记者,他来卧虎联小已经四年了,看到学校很多孩子每天上课的艰辛,他也十分心疼。“我们当老师的没有办法啊!”马健说。据马健介绍,梁邱镇多山地丘陵,很多村落都在山里,但像北王家庄村这样偏僻的比较少见。他们村里一共有40多个学生,如果镇里专门给他们村安排一所学校也不太现实。因为山上学生人数太少,一个班才几个学生,根本无法开起班,况且目前镇上的师资也非常紧张,根本无法再给学校抽出这么多老师。

    下午2时30分,记者在梁邱镇政府见到了梁邱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刘士坤。刘士坤告诉记者,北王家庄村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的情况,他们也知道。去年该村办学点的57岁的李山儒老师,因照顾在外打工受伤的儿子请了一段时间的假,一年级的学生无奈都转学到了卧虎联小。当时他们也和该村的村支书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安全,要求学生家长每天上下学要按时接送孩子。

    “2003年在规划建设卧虎联小时,就为了照顾北王家庄村孩子上学的难题,将学校从钓鱼台水库向西移了五六里,选择现在这个位置。”据刘士坤介绍,去年撤消北王家庄村办学点,主要还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考虑,联小的教学质量要比村办学点好许多。梁邱镇目前有12所联小和6所村办学点,共有在职教师254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老师也出现了短缺。去年刚分配来的14名年轻教师,都充实到了教学一线,担任英语、数学等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

    梁邱镇政府一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梁邱镇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每年都对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如果想解决该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全村搬迁至山下,但一些年龄大的村民还是不愿意下山。梁邱镇已在镇驻地规划建设镇北社区,计划将附近几个山上的村子搬下山,其中也包括北王家庄村。

    目前北王家庄村30套居民楼建成,已转入内部装修阶段。下一步,他们将逐步有计划地将北王家庄村村民搬迁下山,解决孩子们上学难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力所能及帮孩子做些事”
将搬迁村庄解决孩子上学难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