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6月28日专电 同样属于标志性工程,同样途经各自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中国的京沪高铁经常被拿来和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比较。后者在建设时面临过极大的争议,然而建成后第三年就实现盈利,京沪高铁能复制这一奇迹吗?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数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京沪高铁每天开行动车90对即180列,按16节长编组计算,每列可载旅客1000人左右,在上座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每天客运量18万人次。京沪高铁基础票价555元,但并不是每个旅客都能坐完1318公里的全程,按平均旅程800公里计算,人均花费约300元,如此算下来,京沪高铁每年的售票收入约190亿元。
成本方面,京沪高铁之前公布的总投资额为2209亿元,一半左右依赖银行贷款,即使按优惠利率计算,每年的利息支出至少50亿元。设备折旧方面,按3%的年折旧率计算,每年产生成本逾60亿元。此外,参照已开通高铁的情况,每年还有约60亿元的委托运营和电费等支出。
虽然只是粗略的计算,但仍可以看到在相当理想的情况下,京沪高铁开通初期也仅仅能实现盈亏平衡。不过,李红昌指出,这种算法忽视了两个因素:一是京沪高铁开通后,既有京沪线每年释放5000万吨的货运能力,这将对高铁形成补偿效应。二是随着后期客流量的增加,列车运营密度提高,售票收入还能进一步增加。
对于京沪高铁的收益问题,铁道部的官方回应是有信心收回投资,但具体何时收回要视运营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