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忠才 本报通讯员 李明 王海亭
近日,滨州市环卫部门专门针对路边的垃圾桶进行了更新。新更换的垃圾桶由以前的单个果皮箱更换为四厢式垃圾箱,分别设置了可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烟灰缸以及废旧电池四类垃圾箱。四厢垃圾箱既能够保证垃圾的正确分类,又能够对市民投放垃圾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四厢式垃圾箱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市民>>只知道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28日上午,记者在黄河二路五四转盘公交站牌前看到,一位市民把手中报纸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当记者问是否知道垃圾可以分类放时,那位市民说:“我只知道把垃圾扔进去就行了,至于回收不回收我不懂。”
路过此处的市民李老汉告诉记者,很多市民直接把垃圾扔在外面,附近那么多人在这等车,垃圾扔在外面很容易有异味。“不管什么分类不分类,最好还是先把垃圾扔进去,当然了,注意分类就更好了。不过,强制要求市民正确投放垃圾确实有难度,市民在这方面需要一个过程,不过相信会越来越好。我今年68岁,前几年也不懂什么垃圾分类。从去年开始,儿子把我从乡下接到城里住,我经常把听收音机的电池随便扔掉,正在上小学的小孙女告诉我投放垃圾要分类,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28日下午,记者在市区黄河二路看到有环卫工人正在清理垃圾箱里的垃圾。环卫工人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市民能把垃圾扔进来就不错了,每天几个分类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基本上都是乱七八糟的。垃圾少点的时候,我们就会从里面挑选分类,把一些瓶子、废旧报纸挑出来。当垃圾特别多时,就不会分得那么细了,只是挑一些大个的。也有市民会很自觉地分类投放,不过毕竟是少数。”
垃圾处理厂>>垃圾处理难度仍很大
记者从滨州市垃圾处理厂了解到,这几年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是件头疼的事情。他们在分类处理上采用了山东省二级综合消解工具,为了能够完成达标处理,须采用三道筛选程序。每天10名员工全天候地挑选大件物品(市民扔掉的棉被、大件家具、广告牌、座便器等),完成这一道筛选后,进入除铁这一程序。除铁采用的是用两吨的磁铁进行吸附,在消解后,进行第二次上料,经过脱水、烘干、除臭再上锅炉进行处理。在垃圾处理中专门针对危害严重的干电池会安置弹跳滚桶来进行筛选,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采访中,垃圾处理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垃圾处理的事情,的确很头疼,每天整个市区有460吨垃圾需要处理。很多市民厨房垃圾与经营垃圾不分、办公垃圾与经营垃圾不分,垃圾处理厂员工都要费功夫去分类。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明显地感觉到市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相信这点会越来越好。也希望能有更多市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引起重视,并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