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品治病骗局缘何频频成功?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苑菲菲

    因为相信“保健品”能治病,修鞋匠吕师傅花6000多元购买了冒充保健品的普通食品,吃了没效果退款却遭拒(本报6月29日B07版曾报道)。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宣传保健作用、保健品宣传治病效果等骗局被曝光多次,却依旧有人上当受骗,其中反映的不仅是行业本身的乱象,还有公众对如今医疗体系的不信任。 

    买保健品吃的人,大都是抱着强身健体的愿望来的。希望身体好,抵抗力强,不生病,以后不至于将钱“送”给医院。而有了病不去看医生,也去买保健品的人,恐怕也是因为担心进医院看病,会花掉大把大把的钱。 

    报道中提到的受骗市民,本身只是一个修鞋匠,拿6000块血汗钱来买保健品,不知道要下多大的决心。可6000块钱就能治病,的确比在医院里动辄一万两万要来得划算,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想不动心也有点难。再看看此前报道的,欢天喜地将保健品或者普通食品捧回家的老人们,在购买前想必都在心里跟医院做过一番对比。 

    在笔者看来,保健品夸大宣传的骗局,不仅仅是老人们防备心差,也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存在乱象,让不法商家钻了空子。而是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造成的。看个小感冒都动辄五六百,何况是其他病症。因为担心医生为了多拿提成,给自己开一些中庸的药品,担心医院里输液还得收板凳费,还有多项不知名的费用,老人们宁愿选择买保健品。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居然输给了保健品推销员,不知道这是现代医疗体系的悲哀,还是公众的悲哀。只是如果不改变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恐怕这种保健品的“大忽悠”骗局还会再次上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六心理医院有心理讲座
海洋预报
郊区天气
市区天气
下周青医附院为矮小症儿童义诊
青岛将建市政工程专家库
今日岛城前海大雾持续
食品治病骗局缘何频频成功?
别让“大忽悠”耽误了志愿填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