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桥一隧贯通 交通格局大改
桥隧经济成为新引擎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胶州湾大桥打破了青黄之间的时空限制。

    隧道开通后,大青岛的物流往来更为便利。

    文/本报记者 苑菲菲 片/本报记者 杨宁 张晓鹏

    桥隧正式开通,为把青岛打造成东北亚物流的龙头再添助力,交通格局的改变使人口流动加快,给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不仅如此,桥隧还促使制造业向高端科技产业发展,串联起各工业区获得集群效益。

    桥隧助力打造物流龙头

    青岛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之一,目前正在构建海港、空港和陆路三大物流系统。桥隧的开通,不仅可以优化现有物流产业资源配置,对于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以港航物流为例,青岛港的重心在黄岛,但港航服务业并不发达,信息产业、分拨加工等产业多集中在老市区。桥隧的开通,将使这些产业向港口周边聚集,优化黄岛乃至全市的产业结构。此外,在桥隧开工建设不久,董家口超级大港随之跟进。借助临港产业发展,高端物流项目的强劲势头渐渐显露,普洛斯、裕龙等一批物流项目相继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雏形渐显。

    面临机遇服务业升级

    桥隧时代来临,让青岛迎来了服务业升级的契机。专家认为,可借桥隧交通便利,联合产权(科技)交易类平台打造全国海洋类产权(科技)交易中心、建设碳资源交易平台,打造环黄渤海地区碳交易中心、建设航运、船舶交易平台,打造东北亚地区的船舶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和航运、船舶交易定价中心三个方面,这些将带动地区高端服务业成长发展。

    在西海岸地区,一座座星级酒店拔地而起,一个个高端旅游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一个以品牌项目为代表的庞大现代服务业集群已经开始显现,除了自然条件和资源等基础元素外,“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桥隧的开通则打破了集群聚集的时空局限。

    各工业区集聚制造业瞄向高端

    四方区、李沧区是青岛的老工业区,随着老企业搬迁,部分企业逐渐向城阳区、高新区、黄岛区转移,但这些地区的工业各有园区,相互联系不大。桥隧通车后,环胶州湾沿线各工业聚集区的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将推动整个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青岛有良好的传统制造业基础,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迫使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改变。近期为了加强竞争力,青岛的制造业由原来集中在家电电子行业的产业,慢慢扩展到汽车、造船、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认为,桥隧的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同城化协调发展的水平,势必吸引众多高端科技产业巨头的落户,从而推动制造业进一步的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扩张中做大 在提升中做强
桥隧经济成为新引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