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歌”缘何百唱不厌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张帮俊

    建党90周年之际,济宁上下掀起了唱红歌的高潮,一阵火似一阵,人们用歌声来表达对党的感恩,对美好新生活的赞美。记忆中总是有那么多属于那个红色时代里的旋律,动听而又激情燃烧,重新唱起这些歌,仿佛那个激昂的时代又重新走来。

    人们如此喜爱唱红歌,是由于红歌本身就具备了许多优秀的元素。作为我国红色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不仅是火热的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革命情感和地域特色;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等特点。

    “红歌”曲调优美,语言精练。每一首流传至今的“红歌”,几乎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练、成熟。它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

    “红歌”质朴。来自于民歌的“红歌”不仅继承了这一特性,而且将其发扬光大。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娱乐之中,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讴歌了祖国,讴歌了人民,讴歌了党,以质朴平实的叙事抒情发挥感人的力量,闪烁着艺术光芒。“红歌”还具有时代性。产生于不同年代的“红歌”,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非常贴近生活。其歌词内容固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革命、建设与生活实践,呈现出特定的时代性。

    人们欣赏“红歌”,不仅能得到感官上的享受,愉悦身心,而且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感化和教育。可以说,“红歌”既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绝佳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形式。

    “红歌”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红歌”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理想和事业勇于斗争、不怕牺牲、大公无私、团结奋进的精神。因此,传唱“红歌”,能够促进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

    红歌唱出了爱党情;唱出了时代强音;唱出了精气神;更唱出了人民心声。所以说,红歌百唱不厌,永远芬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咱济宁百姓的事拉咱济宁百姓的理
晨练扰民,不能仅靠居民“自治”
“散伙饭”悠着点吃
“红歌”缘何百唱不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