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心同:愿为普法付一生
  • 2011年06月30日 作者:
  • 【PDF版】

    ▲王心同免费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本报见习记者 刘振国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振国

    姓名:王心同

    职业:义务普法工作者

    经历:他把平时剪下的经典案例分类集装成册,自费出书,免费赠送老百姓;退休以后,他花费两年多时间单骑走遍齐鲁,开展普法宣传;花甲之年依然在当地一法律事务所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语录:对我来说,能够为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我就很快乐;有事可忙,生活充实,我就很幸福

    愿景:只要活着,就继续整理案例,出书、普法。

    单车普法四万里

    现年60岁的王心同是曹县前法院院长。一直以来,他都喜欢剪报,只要在报纸上看到典型案例,他就剪下来保存好。20多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收集了15000多个案例,分类装订了60多本。

    退休后,王心同着手整理收集案例,经过筛选、集结,他自费出版了四本《民事案例选编》,共印刷一万多本,免费赠给当地的老百姓。

    一个普通的法官怎么会想到出书,而且是自费?王心同说,普通百姓对法律条文比较陌生,他们更愿意相信报纸和电视节目上报道的案例。于是,他想到把代表性案例集结成册,让遇到相似案例的老百姓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出版成书,不但查阅起来方便,而且能传给更多的人读”。王心同说。

    经过一番周折,王心同的书出版了,可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一一一把普法路走得更远。2004年11月12日,退休后的王心同骑着单车从曹县出发,历时两年多,行程两万公里,走遍了17个市,121个县、市、区法院和384个人民法庭。每到一处,他都随时随地为当地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王心同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普法行动唤起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而当初他做出单车走齐鲁决定的时候,遭到了亲人、朋友的反对,但他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这是我的一个圆梦行动,必须走下去”。

    “俺的服务不收费”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打官司脱层皮,耗时耗财耗精力”,从事法官多年的王心同深知百姓打官司的艰难。

    退休以后,王心同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每天免费接待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群众,为他们讲解打官司的程序,为他们指点迷惑,对于那些可以调解的纠纷,王心同总是耐心劝告当事人,努力化解双方矛盾,尽量避免对簿公堂。

    王心同说,很多当事人咨询时,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是否收费,他总会笑着回答他们:“这是义务的,俺的服务不收费”。许多老百姓连最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问起问题没完没了,王心同总是很耐心地回答他们,并拿出平时剪下的类似案件给他们讲解,直到他们完全明白为止。有时讲得口干舌燥,有时错过了吃饭时间,但是王心同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许多人都会在退休以后选择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王心同为什么要不断地给自己“找事做”呢?王心同的家人称,他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要是哪天闲下来没事可做,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人活着,不管有没有退休,每天都要做点事才有意义,多做事,就是在延续生命。”王心同说。

    “普法是我的责任”

    从事法律工作近30年,王心同对普通百姓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深有感触。王心同介绍,很多百姓发生了纠纷,直接喊上几十号或几百号人,把对方大打一顿才算出气,但他们为什么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他们的答复经常是“没时间也打不起官司”,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普法工作任务还很重。

    在王心同看来,普法最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只有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普法才有实效”。

    王心同在日记中写道:普法,不仅仅是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在法治宣传日走上街头发发传单或搞些活动,而是需要人人参与、通力协作,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王心同告诉记者,尽管退休以后放下了法槌,离开了审判岗位,但他还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普法是我的责任,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拿着国家的钱,我就应该为国家、为群众做点事情,发挥我的一点余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心同:愿为普法付一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