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只是《沉默的羔羊》
  • 2011年07月01日 作者:
  • 【PDF版】

    书名:《FBI心理分析术———我在

    FBI的20年》

    作者:[美]罗伯特·K·雷斯勒

    汤姆·夏希特曼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情况:已上市

    文/蒋玉洁

    作者简介:

    罗伯特·雷斯勒(Robert Ressler)上校,作为FBI前犯罪学专家,曾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在FBI成立了行为科学组,并在监狱中研究了大量暴力罪犯,从而完成了犯罪方法和动机的资料库。

    看过《沉默的羔羊》这部片子的人,一定都因为片中残忍至极的行凶手段而毛骨悚然,为高智商的心理对决而捏一把冷汗。这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一直被备受推崇,堪称心理犯罪片的经典。许多人虽然在影院里被吓得惊魂未定的同时,也会安慰自己:这只是编剧超强想像力的成果。可是事实一次又一次印证了那句话:艺术总是出于生活的。这样的故事不是杜撰,甚至可以说不是虚构的,因为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案件。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作者会向每一个凶手提出这三个哲学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在某个时候突然由一个正常的人变成魔鬼,他们后来的凶残行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杀戮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长大。从抓捕罪犯,惩治恶行到解密行凶方式、犯罪动机———原来所有的罪恶都源于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对人性深层阴暗面和社会问题引发的畸形行为的深入剖解,是雷斯勒在犯罪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上更深层面上的贡献。

    “恶魔就隐藏在人群中”,真实的生活是杜撰不出来的,而对于这些凶案的记录与分析,无外乎是为了警醒社会,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希望《沉默的羔羊》中克拉丽丝睡梦中的“羔羊”真的能够永远沉默,然而既然茫茫人海中还潜隐着汉尼拔这样的魔鬼,就难保“沉默的羔羊”不会再次叫起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只是《沉默的羔羊》
太子奶的死亡夜(书摘)
给美国吃六味地黄丸
读来读往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