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表情
探析定陶留守儿童学校的教育实验
  • 2011年07月13日 作者:
  • 【PDF版】

    ▲学生自办的文化墙一角

    本报记者 景佳 摄

    ▲在学校里,可以经常看到这些留守儿童脸上的微笑。(资料片)

    本报记者 景佳

    7年前,菏泽定陶留守儿童学校就开始了“实验性”的教育探索。随着近年我国“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能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优更好的教育,考验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校。而在这个学校里,改变的也不仅仅是表情。

    54岁的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校长刘传玺着实没有想到,干了大半辈子的基层教育工作,临近退休了突然间成为了全国教育楷模候选人。

    之所以获得该项荣誉的提名,是因为他从2004年开始,在菏泽市乃至全省率先开始了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探索,如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今年4月份,他的办学事迹以及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的办学模式还被央视《焦点访谈》关注。

    7年来,学校进行了怎样的学习探索?学校教育能弥补留守孩子们缺失的家庭教育吗?该校的做法能够在教育欠发达地区推广开吗?10日,本报记者再次对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进行了探访。

    建校初衷:解外出务工者后顾之忧

    定陶县是菏泽劳务输出大县,也是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该县现有4.8万小学生中,近两万是留守儿童。

    2004年,看到乡里乡亲外出打工的人愈来愈多,一个又一个孩子被“留守”在家,生活和教育成了棘手的问题,当年4月,身为定陶县东王店小学校长的刘传玺到北京开会,听专家讲起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被深深吸引。回村后,村上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触动了他要创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的想法。

    “当时村里一个叫刘辉的学生,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天津,那时务工人员在城市入学还很难,需要万余元的入学费,他的父母又拿不出这笔钱,才10岁的刘辉竟无法上学了。”刘传玺说,这件事发生后,他决定在定陶县东王店镇刘楼村创办一所寄宿制的“留守儿童学校”。

    在2000年9月施行合校并点以后,刘楼村的小学并入东王店小学,校舍也由行政村代管,结果行政村却把教学楼及整个院承包给了个体户搞饲养,承包户养起了猪和鸡,楼内脏得不堪入目。一边是学生无法上学,一边是校舍荒废,刘传玺百感交集,为此,他与承包户多方协商,终于打动承包户自愿搬走了。一座被改做养鸡养猪场的校园,经过大家的努力,又重新变回校园。

    刘传玺说,建留守儿童学校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像刘辉一样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做法起初同样很简单,只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而已,孩子们放学后不用回家,吃、住、学全部在学校。

    2004年秋,定陶留守儿童学校建成,设有三、四、五年级,共招来了38个孩子,这些孩子不仅来自刘楼村,周边十里八村的都有。学校安排5名教工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师资不足,一人担任多个班级、多个科目的教学。刘传玺自己也要给孩子们上课。

    教学方式:寄宿体制下的特殊教育

    刘传玺说,所有老师均是“一面当老师,一面当家长”,随时弥补孩子们对亲情的饥渴,无论睡觉还是上课,都不能有一丝一毫地懈怠。

    渐渐地,他发现相比普通孩子,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等原因,学习兴趣总体稍弱。加之基础差,且多数性格内向,有的甚至有点儿自闭、孤僻,不少孩子一提到“父母”俩字,都会哭起来。

    三年级一个孩子名叫杨丽君,父亲在山西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母亲虽然在菏泽城打工,回家的次数也不是很多,9岁的杨丽君大多数时间跟着奶奶生活,从入校后的表现看,她虽然是一个能够自立的孩子,但家庭环境造成了她不善言谈、性格内向,不愿结交朋友,也不大参加课外活动,学习兴趣不高。

    “孩子们总是被圈在校园里,难免会缺少学习兴趣。”刘传玺和同事们开始琢磨设置兴趣小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天下午课后,都是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时间,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各种游戏.或者下象棋,或者读课外书,或者画画。学校还把秧歌、武术引入校园,请来懂行的老师定期教孩子们扭秧歌、练武术。慢慢地成立了十大兴趣小组,还办起了粉笔黑板报,开通了校园广播站,孩子们可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

    经过教师们的这一番耐心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在游乐中,性格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克服困难之后,留守儿童们共同的处境、相似的家庭背景,使他们之间容易沟通的一面显现出来,彼此缓解对父母和家庭的思虑。

    随着孩子学习劲头的提高,学校开始实行教室“蹲班制”。所谓的“蹲班制”是指各班班主任老师,吃完午饭后不休息,直接坐在教室讲桌前备课、批改作业,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去学习。

    2005年,定陶留守儿童学校在校生增至50余人,2006年增至80余人,2008年学校增加了一、二年级和六年级,在校生增加至150人。

    刘传玺说,通过东西两校区的孩子对比发现,这一年,留守孩子们的整体学习力开始超越西校区走读的孩子。

    2009年,该校又增加了30余名学生。到了2011年,学校1-6年级、6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268人,其中留守儿童占238人,全部吃住在校,教师14名,专职后勤人员已达到5名。学校取得的教育成绩也有目共睹,办学近7年来,在定陶镇中学考点考试的20所小学,菏泽市定陶留守学校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连续7年列第一名。

    亮点做法:用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们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关注就更少了。

    在刘传玺等老师的悉心浇灌下,菏泽当地一些学习成绩偏弱的留守儿童,没有成为“问题儿童”,反而像一个个“花蕾”,次第开放。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身为268名留守儿童的“大家长”,刘传玺几乎可以说出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他的心目中,每个孩子毫无疑问都是“优等生”。

    “有一个叫张晗的三年级女孩,年龄最小,却是校园活动的踊跃分子,每周升旗在国旗下讲话,组织少先队演讲,很是热情。”刘传玺说:“还有一个叫孟洁的孩子,离学校最远,也最能吃苦,无论刮风下雨,从未见他迟到过。”“还有一个小男孩叫刘志,是校武术队队员,工作认真负责……”

    自定陶留守儿童学校2004年办学以来,已有368名孩子顺利升入初中学习,不仅如此,还培养出红领巾广播员12名,板报设计小能手、美术员、书法员各68名,有96名留守儿童的文章和美术作品荣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刘传玺说,对孩子们缺失的家庭教育,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对孩子们因家庭生活不完整而产生的心理困惑,由授课教师和生活教师给予帮助和疏导,这样来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们的生活状况这些年也在提高和改善之中。2007年之前,孩子们早餐和晚餐都是一样的:馒头、面糊和咸菜,中午只有一个菜,或热或凉。而近些年,孩子们每天至少一包奶、一个鸡蛋,而这部分钱的费用,几乎全部由学校来承担。与此同时,学校还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每期学习结束,都鼓励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家长写封信,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由学校统一寄出。

    教学模式有推广价值

    长期关注菏泽留守儿童课题的菏泽学院中文系团委书记邵瑞告诉记者,从近年来的调研情况看,刘传玺是在用心做教育,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来发展孩子的爱好,能够使得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对家长的思念,而将留守儿童聚集在一起培养,有助于让整个社会对这些孩子进行关注,这样,留守儿童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他们会看到这个社会都在关心他们,对其成长有一定帮助。

    然而赞誉声中必须看到,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刘传玺这种建立留守儿童学校以学校教育来弥补孩子们缺少的家庭教育的做法,似乎还只是一个个案,尚难确定是否可以在教育欠发达地区推开广,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团队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能否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优更好的教育,考验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学校。

    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菏泽市教育局副局长戴文潮表示,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其初衷是好的,其做法也值得肯定,菏泽市教育局也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立留守儿童学校。

    “然而菏泽是一个外出务工大市,现有条件下很难在全市范围大批量建设留守儿童学校,对所谓留守儿童的培养,也最终要将其纳入到普通孩子中去。”他说,因此,菏泽市教育局要求普通中小学,对包括外出务工子女在内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而对于定陶留守儿童学校的发展前景,据定陶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县教育部门已先后投入40余万元用于改善该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条件,近期还将投入巨资帮助学校将会建起新的教学楼,支持该校的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表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