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祭海祈丰收
  • 2011年07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参加渔民节的人们争相触摸贡品,据说能带来福气。

    ▲参加祭海仪式的秧歌队到达观海园。

    ▲祭海仪式现场人头攒动。

    ▲参加渔民节的裴家村村民敲锣打鼓走向龙王庙。

    ▲休渔期内的大泉沟码头。(资料片)

    ▲村民将祭祀用的整猪抬到龙王殿前。

    文/片 本报记者 冷炳豪

    7月13日,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是传说中海龙王的生日,也是具有日照民俗特色的渔民节。8时许,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裴家村的渔民们抬出脑门上戴着一朵大红花的整猪,端出蒸好的大个头馒头和其他贡品,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在秧歌队和围观群众的簇拥下来,浩浩荡荡的来到观海园内的龙王庙。

    此时的观海园内人头攒动,祈福的香火燃烧的淡淡香气弥漫四周。参加渔民节的人们不等披红戴花的整猪落地,纷纷凑上前来捏猪耳,摸猪身,据说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待贡品面朝大海摆放整齐后,祭拜活动就开始了。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彩绸飞舞,人们点燃供香,倒上美酒,供奉在龙王像前,祈求风调雨顺,出海平安。

    66岁的裴大爷记不得他见多少次这样的场面了,记忆清晰的还是他八九岁时候的情景:周围十里八乡的渔民把还是座小庙的龙王庙围得水泄不通,供奉的香火冒出的烟,熏得人睁不开眼。而祭海之后连续几天的大戏是年少时他的最爱。“那时候个头小看不着,就爬上树看,全是乌压压的人头,唱的什么戏也听不明白。现在庙大了,人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前那个味淡了,而且现在的船都是铁皮的了。”他说。

    昔日里,坐享香火的“神灵”并没有消除驾着木船渔民的灾难,而现在装载了先进导航代和大功率发动机的大型渔船让海上捕捞一天天变得安全。如今渔民节保留的神灵崇拜,更多的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而祖辈面对大海的敬畏却不知不觉流逝了许多。

    “原来渔民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抓行’,就是用抓阄的形式来确定各自的渔场范围。现在都是铁壳拖船,动力大跑得远,拖着网眼比以前小得多的渔网。”有着近40年出海经验的一位裴家村村民说,因为海里鱼少了,养船的各种开支大了,很多曾经的船老大干不下去就“上岸”了。

    “以前船从渔码头跑二三个小时就可以下网了,现在得跑七八个小时才能下网。现在有休渔期,我们很支持,可往海里排污水倒垃圾并不见减少。”龙王庙前,这位老人坐在马扎上变得一语不发,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熙熙攘攘磕头上香的人群,里面有着让人读不懂的情愫。

    日照沿海渔民节是日照渔民祭海形式的集中体现,自1996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多届。活动内容包括开光、敬龙王、拿行、敬海神娘娘等活动。渔民节各项活动结束后,船老大们还要聚在一起,边喝酒边交流,谈春季的收成和秋季的打算,以及生产中的感受和注意事项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祭海祈丰收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