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公经费”不降反升,压缩或成空谈
  • 2011年07月15日 作者:
  • 【PDF版】

    □晏扬 

    7月14日,财政部在其网站上公布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和2011年预算情况:2010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实际发生额4172.0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026.81万元,公车购置及运行费1776.73万元,公务接待费368.47万元;2011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为4752.54万元,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增长近14%(7月14日财政部网站)。

    财政部晒“三公”账本,是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财政部是管钱的单位,承担着中央各项财政的收支管理,负责编制中央预决算并组织执行,各项公费的开支标准、定额由财政部制定,各中央部门的年度预决算由财政部审核批复,资金由财政部拨付……“财权”在握的财政部,在管理其他部门花钱的同时,自己在花钱方面做得如何?所谓“正人先正己”,财政部怎样花钱是具有某种“示范”作用的。

    财政部公布的“三公经费”,不如审计署详细,但也不是最粗略的。与审计署2010年公车费用占“三公经费”总额近一半不同,财政部2010年因公出国(境)费用占“三公经费”总额的近一半,高达2026.81万元———不同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三公经费”总额相差较大、经费支出结构迥然有异,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财政部因公出国(境)费用较高,主要是因为他们参加的国际会议多,财长会议、银行会议、税收会议、经济对话、双边谈判,多得数不清。财政部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0年实际支出增加580.53万元,也主要是多在因公出国(境)费用上,按照财政部的解释,2011年该部要参加的国际会议更多,因公出国(境)费用自然要增加。算下来,财政部今年的“三公经费”支出比去年要增长近1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公经费”预算高于去年实际支出的中央部门,并非只有财政部,7月13日文化部、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两部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均比去年有所增加,文化部增加了296.08万元,民政部增加了21.13万元,而且各有各的理由,比如文化部称,国家博物馆于今年3月正式开馆,国际间馆际交流活动增加,公务接待费用随之增长。

    于是我们便有一个疑问:公开“三公经费”并不是目的,通过舆论监督压缩“三公经费”才是目的,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而这么多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不降反升,且各有理由,如此,压缩“三公经费”岂不要成为空谈?难道“三公经费”真的没有节省空间吗?难道大把花钱、铺张浪费的习惯就改不了吗?

    以财政部为例,去年因公出国(境)费用2026.81万元,除用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外,境外培训、业务考察等支出463.99万元,占比近23%。如果说参加国际会议的支出是必要的,那么境外培训、业务考察是否都是必要的?这部分经费支出有无压缩空间?至于公车费用和公务接待费用,如果你非要说没有压缩的可能,那么老百姓恐怕只能当笑话听。其他部门也是一样,摆在台面上的都是必须增加的理由,可以压缩的部分则隐藏在桌子下面避而不提,“三公经费”公开对他们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压力,更不要说变压力为节省的动力了。

    “三公经费”不降反升的局面显然违背了公开“三公经费”的初衷,必须改变。尤其是财政部,作为管钱的部门,自己增加“三公经费”,别的部门自然也可以要求增加,且都能拿出像模像样的理由。可以说,“三公经费”不降反升,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也许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压缩“三公经费”、节省纳税人钱财、打造廉洁高效政府这个理由高于一切。还是那句话,“正人先正己”,中央政府部门应该带头压缩“三公经费”,如此,财政部在安排预算和拨付资金时才不会感到捉襟见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操场暑期能否不“放假”
我们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
“三公经费”不降反升,压缩或成空谈
>>世风眉批
宏观调控也需要微观考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