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子故里,究竟在哪
嘉祥平邑各说各的理,故里之争再升级
  • 2011年07月15日 作者:
  • 【PDF版】

    南武城遗迹内,很容易找到古代的瓦砾碎片。

    文/图 本报记者 高建璋 姬生辉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7月11日《宗圣曾子故里“回归”平邑》一文在网络上大量转载,看似平息的曾子故里之争再次升级。曾子故里是嘉祥,还是平邑,近600年来,坊间争论的声音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于拥有曾庙、曾林、南武城故址的嘉祥县来说,宗圣曾子故里在嘉祥,是坚定不移的事情。“我们本以为曾子故里之争早已有了定论,没想到突然被人从背后放了黑枪。”嘉祥县一位研究曾子文化多年的老者的话音中透着无奈和气愤。

    网络盛传“回归”平邑

    13日上午10点,65岁的嘉祥县原政协副主席杨存义气愤地说:“曾子故里在嘉祥,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有南武城遗址、曾庙、曾子墓,并且《史记》、《左传》有明确记载,难道这也能造假?”

    杨存义的气愤,源自近几日来在网上疯传的一篇文章———《宗圣曾子故里“回归”平邑》。这篇文章中提到:近日,2011年秋季新教材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对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百科大辞典》、《辞海》和中学课本等主流权威出版物对曾子故里的认识达成一致,始于明成化年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宗圣曾子故里重新“回归”平邑。

    该文还提出,据平邑县史志办原主任、编审李常松介绍,在明朝以前,曾子故里是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但随着明王朝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与汉代流寓江南后来又迁居山东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夺取权势,相互攻讧,从此,宗圣曾子故里之争愈演愈烈。

    嘉祥县曾子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伟直言,看到网上的曾子故里莫名变为临沂平邑县后,他气得10多分钟说不出话。“我们不能再沉默了,一定要赶快拿出有力的证据,将所有的一切都交给客观的人们评断。”刘伟表示。

    南武城在嘉祥境内

    嘉祥县党校原副校长沈效敏研究曾子文化多年,对有关曾子的古书了解颇多,“空口无凭,我相信经典史书《史记》、《左传》的记载不会有错,至少司马迁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吧。”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两武城。文中分别介绍说:‘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澹台灭明(人名,孔子学生),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文中,一说南武城,一说武城,显然是两地。有人说,澹台灭明不称南武城,是连书省略之故。众所周知,司马迁写《史记》治学是严谨的,决不会为省一字让后人产生异议。”沈效敏表示,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注》讲的更明确,“鲁邑有两武城,故称南以别之。”

    沈效敏表示,嘉祥历史文化悠久,古城众多,并不是王雅量(山东费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所说,“嘉祥古为大野地‘并未成邑’”。在嘉祥发现的遗址、文物中,许多在春秋时期,更有一些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期。同时,嘉祥南武城与备齐非常吻合。当年齐鲁两国在鲁国北部和西部边境连年发生战争,《春秋》、《左传》均有记载,而现在的嘉祥南武山正处于鲁国的西侧。

    “嘉祥南武城,从现在见到的历史资料看,早在北宋就已有确凿材料。北宋初,昭文馆大学士曾文亮所著《曾氏族谱序》有‘曾西祷于南武山’之语。”沈效敏还表示,北宋国史馆编修晁补之《金乡张氏重修园亭记》中有“下马牛岭,北望南武,七日诸三……”一段,曾参之孙曾西祷于南武山,证明曾子之家位于南武山下;晁补之所记金乡张氏园,在嘉祥之南,北望南武山,显然是嘉祥的南武山。 

    “鄫国被莒国灭亡以后,‘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即把‘鄫’字去掉邑旁,改称曾氏,这种说法长期流行。”沈效敏认为,据《春秋》和《左传》记载,太子巫避难于鲁,最合适的地方也是嘉祥南武城。

    族谱记载曾氏源自嘉祥

    针对网上所指出:因嘉祥渔者发现曾子悬棺,明宪宗稀里糊涂下诏,兴建曾府、曾庙一说,嘉祥县曾子研究会副会长杨存义直接否定,“有人说嘉祥作为曾子故里之说始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其实在此之前嘉祥已建曾庙。”

    在杨存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城村附近的曾庙。庙内竖立着两块外观最为陈旧的石碑,“从这两块碑的时间标注上看,分别是刻于明朝正统十三年的《创建莱芜侯曾点庙记碑》和天顺四年的《郕国宗圣庙记碑》,其均比‘悬棺’记载要早。”杨存义表示,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曾庙内还曾竖立着一座刻于元朝时期的石碑,但现在已被损毁。“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至少是在1448年,曾庙就已经建成,网上所知观点不攻自破。”

    曾令霞是曾子第78代孙,现为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曾令霞表示,根据曾氏族谱记载,曾氏族谱源自曾子,曾子15代孙为躲避战乱,迁至江西(亦称为曾氏第二繁衍地),明嘉靖年间,曾子第59代孙曾质粹接朝廷令迁回嘉祥守护曾氏陵墓。

    “因为是长子长孙的缘故,我们这一支被称为东宗。当时随曾质粹回嘉祥的还有其侄子,目前其侄子子孙主要生活在嘉祥南武山村。”曾令霞表示,目前,全球曾氏后裔有800多万人,他们拥有共同的族谱。“族谱的谱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她记载了我们曾氏的起源等信息,所以每一次族谱修缮,谱头必须严格遵循最古老的族谱记载。既然我们的族谱记载我们曾氏源自嘉祥,我们认为曾子故里就应该在嘉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子故里,究竟在哪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