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办?民办?无奈的“择校法则”
  • 2011年07月1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秦国玲

    6:1———没有什么比这个数字更能描述今年夏天突如其来的民办学校“招生热”。大学录取比例2:1,而民办学校,6个学生里挑1个。

    家长们一掷万金,计算着、预估着,心里打着算盘拨拉择校的性价比。

    不是谁真的钱多了烧的,只是在优质公办教育不均的情况下,花钱为孩子买一个起点的“平衡”。

    虽然盲目,但这种心情,其实或多或少,有些辛酸。

    突如其来的“民校热”

    “大学本科两个里头取一个,上个初中比上本科还难考。”面对“6:1”———民办初中招生的这个“苦逼”数字,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然而他们仍然前赴后继,哪怕冒着“做分母”的风险,也要为孩子“赌一把”。

    7月11日,是潍坊市公办中小学报名第一天。然而,在这之前,民办学校已经结束了招考工作。

    比起几天之前民办学校招生门庭若市、挤破脑袋的情形,公办学校招生显得有点儿落寞,波澜不惊、门可罗雀。

    在公办学校招生之前,不少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做了两手准备———将第一志愿放在民办学校,如果录取不上,再上公办的也不迟。

    潍坊的民办中学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华国际学校、潍城区向阳民办中学这一批带着公办学校附设的民校;一类是以奎文实验中学、潍坊外国语学校为代表的纯民办学校。

    然而不管是哪一类,民校在今年夏天的招生战争中,无疑成了学生、家长脑子里“灼热”的风向标。

    或许,在一部分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上,就可以把上述情形一窥一二。

    潍坊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往年招生在320人,今年爆满,报名人数翻了一番;中新双语刚刚报名第一天,就已经挂出满额的牌子;德润国际双语学校,今年第二年招生,计划招生200人,报名1000人。

    潍坊文华国际学校,共招生480人,报名人数近3000人,录取比例约为6:1;奎文实验初中计划招生450人,报名近3000人,录取比例约为6:1。

    两所学校是概念上的“热点民办”,报名人数加起来近6000人,争夺这930个招生名额,6个人抢一个,说起来是学生择校,实际上是学校挑拣学生。

    “大学本科两个里头取一个,上个初中比上本科还难考。”面对民办初中招生的这个“苦逼”数字,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

    在奎文实验初中,一名姓王的家长和记者不住地“碎碎念”:孩子成绩很好,民办初中生源好,学校管得严,同学成绩都不错,学习氛围好,跨入民办校升高中至少有保障。尽管报名人数每增加一个,就等于多了份竞争的压力,但他们仍要“赌一把”。

    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无外乎两类:不是“片区内的学校看不上”,就是“宁愿花多点钱让孩子进好学校”。为了让孩子进民办,大伙儿挤着重复报名,人数接连往上蹿。

    而这样的场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有些莫名其妙。高新区文教局局长张广福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告诉记者,自己觉得今年的“民校热”不正常。

    在2008年以前,对于民办学校,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直接把这样一批学校定义为基础教育的“贵族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大多数的家庭依然笃信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才是最过硬的。

    然而,不知何时,办学有特色、英语特色、双语教学、升学率高……各样的荣誉纷至沓来,民办教育形象大翻身。

    不少学校开始设招生录取考试,笔试和面试,更为重要的是从此给莘莘学子和学子背后的家长一个“信号”:民校招生也有门槛,而且门槛不低。

    择校中的“头羊效应”

    我不知道民校为啥好。但是我知道别人都说它好。那么它就真的好。这是一个真理,正着推反着推都成立。所以,选择有时候是一种盲目,但这种盲目是有道理的。这种“朴素的道理”,叫“跟风最安全”。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这就是“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

    而在今年民办学校报名的热潮中,“头羊效应”就是这么起作用的———不惜舍近求远,非民办不去,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去了民校”。

    “送儿子去民办学校呢,还是去家门口的公办学校?”吴先生的儿子吴子皓就要读小学了,随着民办学校的录取公布,吴先生不得不给再去小区所在的学校给孩子报上名。

    而在七月之前,每触及这个问题,一家人的讨论最后就都会演变成争吵。

    “我看小区里的小学就不错,小学嘛,就在家附近的学校读读好了,没必要刚开始读书就搞得这么紧张。”吴先生的意见是送儿子去公办学校,如果将来有必要,再去民办中学也不迟,但吴子皓的妈妈却坚决反对:“如果公办学校好,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头也要上民办?既然家里有这个条件,当然要让儿子上好学校。”

    其实,当妈妈的坚决要让儿子读民办,还有另一个理由:有些民办小学的毕业生可以直升民办初中。

    但随着民办学校的录取结果公布,愿望落空。“学校报的人数太多了,竞争太激烈了。”

    “我一直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大,我不认为交钱多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可是人家的孩子都上了民办,我家的孩子也不应该掉队!”吴先生无奈地说。

    这样的“跟风”让家长很为难,托关系说情,打探各种门路。

    这样的“风声”也让各个民办学校校长们很为难……所以,每每招生季节到来,民办学校校长都不得不暂时关掉了自己的手机。

    择校的“性价比”法则

    说是盲目的,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有着最严谨的精明。事关孩子,他们就会发挥最原始的商人的潜质,算好了选择与收益的“生产比例”。公办重点、公办普通、民办,哪一个对我孩子的未来最有影响力?

    上学要花钱。民校更要花钱。目前,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达到39所,在校生人数达到5.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6.34%,其中民办初中为7所。这些民办学校都为企业办民办学校,如奎文实验初中就是山东科文教育集团投资。由于是企业办学,学校的收费不菲,初中学校一般每学期在3500元左右,加上书本费生活费住宿费一年下来就要1万多元。

    而公办学校则是义务教育,每年能省7000元。在公办小学,每年的费用书本费和作业本费,每年费用不过百元,而进一所民办学校,小学一年的费用至少过5000元,部分热门学校一年都在7000元。

    但即便这样,民办学校仍是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家长宁愿一掷万金,也要把孩子送进最热门的学校。

    “青睐公办学校的家长也有,但是大多数是因为民办学费贵以及学习压力大两个原因,才不为孩子报读民办,”一位老师直言不讳,他说,民办小学一年至少五六千,除去其他费用,六年下来,至少四五万,而公办小学,不过千元。民办初中每年各种费用在1万元左右,除去生活费用,四年下来固定费用就要5万左右,而公办初中这一数字不足1万元。

    今年在民办校大热的背景下,部分学校也开始酝酿涨学费,“学校建校十周年,学费一直没涨过,都是一年6000元,相比其他的民办学校收费算低的了,现在各种费用都涨价,学校是纯民办校,全部是自收自支,不得不涨价。”潍坊外国语学校的一位老师说,今年该校报名人数翻番,好声誉、好生源,但学校仍不得不涨价。

    今年市区除了潍坊外国语学校之外,还有高新双语学校等民办学校酝酿涨价,相关涨价手续正在审批中。

    但是这对腰包渐鼓、孩子渐少的现代家庭来说,钱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就一个孩子,学费涨就涨吧,贵能贵到哪里去?只要民办学校能保证现有的教学质量,再贵我们也要上!”刘女士道出了选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的心声,“我家所在片区没有重点公办中学,上民办中学放心、省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何况家长们并不是傻傻地“挨宰”。他们有自己的测算、预估、评价系统。

    “市区热点的公办学校广文中学、新华中学都有好学生的,但其他的公办初中好学生比例不高,如果你的孩子很自觉,你又很愿意在孩子学习上花精力和时间陪着,那么进公办初中,重点高中没问题。但是在民办中学,孩子成绩提升范围大,部分学校住校,早读、晚自习,学习时间延长,管理更严格,相比普通公办学校的走读,更有优势。”

    谈到各校升学率的问题,家长马女士侃侃而论。她心里早就经过了严格的对比、测算、预估。“总的来说,就对学生成绩的把握而言,热点公办校可以与民办初中相抗衡,公办普通学校则远远落后于民办。”马女士一锤定音,给出了“结论公式”。

    不是没算计过的,民校贵,花钱多,但是付出就有回报嘛。

    还是个“分不均”的问题

    我也想花最少的钱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实现不了。优质公办学校就那么一块蛋糕,分不到嘴上的家长只能另找路子。虽然有人跟风,有人盲目,但归根结底,“花钱买机会”的心情还是满辛酸的。

    每个家长选择民办学校都有不同的理由。

    在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总结了“民校热”的原因。根本上,仍然躲不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优质公办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划片招生,想择校无门,只能另寻他路。选择民办初中,近半数家长心甘情愿为孩子的成绩“买单”。

    但最关键的,还是现有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现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用人单位看毕业高校,高校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看高中成绩,高中成绩看中考成绩,中考看小学习惯养成。整个一个链条,学生家长没得选。”

    “当年自己学习不好,现在自己成家长了,不想让孩子步自己的后尘,只想给孩子最好的,现在多花点钱没关系,总不能将来高考落榜再亡羊补牢。”家长王建红看得更远,“我所在的外贸公司,招人现在都要研究生、211、国家重本,普通的三本院校简历都直接拒掉,找工作都受限。我不愿意将来自己的孩子受这样的苦,所以宁愿现在多花钱。”

    其实,无奈的家长们是在拿钱给孩子买一个“平衡”。这种心情未免辛酸,但可以理解,却未必值得支持。

    “家长在择校上始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总想把孩子送往最好的学校,但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最好的是不是最合适的。”奎文育才学校业务校长刘子周说。刘子周认为,一个孩子发展得好不好,1/3是靠孩子本人,1/3是看家长,剩下的1/3才是学校的因素。有不少孩子原本成绩不错,但因为家长片面择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堪重负,还有一部分,素质与公办学校整体生源素质相比较差,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如今社会不断变化,环境是开放的。同时,在教育这个知识灌输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认知也不断成长。有些家长只因跟风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样“复制”民校方案,“不成熟”地为孩子选路。殊不知孩子从小在“安排”下学习,无形中阻断了孩子发挥的潜力,今后面对变化的世界反而丧失机遇。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爱好、特有的天赋,听其自然,适当指导再做规划。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办?民办?无奈的“择校法则”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