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场导向铸就学生社会适应力
  •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
  • 【PDF版】

    ———对山东英才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山东英才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的成绩引起了各界关注。最近,山东省委政策研究窒专门来到山东英才学院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山东通讯》杂志2011年第13期刊载了介绍英才学院就业工作的专题报告,本文有删减,题目为编者所加。

    山东英才学院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目前拥有11个二级学院,设有16个本科专业、48个高职专业,在校生规模近3万人。多年来,他们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市场为动力,以特色教育为重点,大力培养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突出的实用型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毕业生就业率稳步上升,近几年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等几十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在2009年全国336所民办高校综合实力排行中名列前10位。

    一、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强化公益性办学理念

    英才学院自创办以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坚定服务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以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了学校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已任。在办学中,英才学院树立需求导向型发展观念,把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作为治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好毕业生就业作为体现学校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在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上下大力气,十几年来有效解决了6万多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促进整个社会就业做出了贡献。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英才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恪守“学生第一、真诚服务”、“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建立了奖、勤、免、助、帮“五位一体”的助学体系,关爱每一名英才学子的学习和成长。拨款3000万元设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每年提取300万元对学生进行奖励、资助,累计发放728万元,帮助4000多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联五帮一献爱心”活动,每名党员联系5名并帮扶1名学生,每年党员捐款可达2万多元。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英才学院从创建之日起,始终把适应市场需求作为办学追求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办学机制,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学院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建立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把握人才需求市场脉搏,培养适销对路合格人才,是英才学院的突出特色。为此,学院建立了专门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就业指导组织体系,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人才需求的市场变化情况。一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全面调查了解学生与市场对接情况。二是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态势和用人需求。三是对求学意愿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明确培养目标,指导科学办学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英才学院发挥自主办学优势,注重跟踪现代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确保设置的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坚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招牌”专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学院新增设16个本科专业,打造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管理与服务三大优势专业群,建成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8门省级精品课程。学前教育作为学院的特色优势专业,培育出全国民办高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第一位国家教学名师、第一个国家本科教学团队,学院也由此成为全国幼教师资培训基地。

    (三)建立市场化建设发展机制。英才学院坚持运用市场化的观念和办法,以适度的办学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益,以良好的信誉扩大社会影响,广借外力,多方合作,实现了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与54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吸引企业对学院投资近千万元;与7家投融资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办学经费来源。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国内首家公办与民办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先后兼并了山东博大学院、济南试金集团技工学校,增强了办学实力。在学院建设上,投资1.5亿元建设了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机动高效的市场化机制,确保了学院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学院积累形成10多亿元的教育资产。

    三、以人才队伍建设为载体,筑牢教育质量的基石

    英才学院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这一工作中心,坚持用一流的人才创一流的业绩,用优秀的教师培养优秀人才,广聚社会英才,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名家治校战略。发挥学院用人灵活的优势,实施人才凝聚工程,把一批爱教育、懂教育、有志献身教育的仁人志士聚集到英才旗帜之下。学院的创办者,一个是国家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一个是博士生导师,都是成功的教育人士。他们在带头办学的同时,从著名高校、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退居“二线”的知名专家和人才,共同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二级学院的负责同志,多数都曾是知名高校的系主任、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将经验和智慧带到了英才,产生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

    二是实施名师执教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院制定了高层次教师引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百名高级人才引进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多人。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锤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目前,学院拥有专任教师700多人,兼职教师2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到37%,硕士以上学历的占44%,“双师型”教师占57%,专任教师中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院还分别拥有1位国家和1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四、以技能培养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英才学院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按照“专业知识+现代技能+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推动人才培养由偏重基础理论教育向重视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培养的转变,是英才学院的又一特色。

    一是着眼新形势,推动专业教育新发展。物流实训中心成为众多物流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是全省八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被授予“中国优秀物流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实验课等穿插安排在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进行。为推动实践教学,学院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8个现代化实习实训中心,建立了2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5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拥有价值近亿元的各类实验仪器8500多台(套)。加快工学结合步伐,学院建立了由企业高工、高级技师和校内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课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共同进行专业课设计和教学。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课、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06年成立的“发明班”,先后有上百名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创造了85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人获得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引导学生跨专业学习,促进“一专多能”,学院毕业生持有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的比率超过80%。

    五、以规范化办学为目标,建立科学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

    英才学院按照“用一流管理、育一流人才、创一流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保证了学院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管理体制。英才学院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建立了驻济民办高校第一个党支部和党委,把党的建设优势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推行民主集中制管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代会、职代会等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为提高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英才学院还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管理工作,主动申请开展人才培养、教学、德育、党团、就业等工作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院成为全省和全国民办院校规范管理的典范。

    (二)建立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为随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学院推行了“就业率月报、周报制度”,强化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观念。实行就业目标责任制,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学院每年都制定就业工作年度目标,与二级学院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制定实施严格的就业工作考核、奖惩措施,每年对就业工作进行两次评估考核,拿出100万元的就业奖励资金,增强全校服务学生就业的责任和意识。

    (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就业服务基础建设。在学院和二级学院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实行就业工作两级“一把手”负责制,在二级学院设立就业副院长和若干就业专职干事,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也具有明确的就业分工,这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创。二是加强就业教育指导。开设专门的就业培训课,对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就业教育。三是加强毕业生推介宣传。在校内开辟就业市场,定期组织企业入校招聘。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推介。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采取“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广开就业渠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大GAC中心成就你的留学梦想
山东牧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好、好就业、能创业
市场导向铸就学生社会适应力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