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家背影
追忆恩师周来祥
  •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
  • 【PDF版】

    我最佩服周先生一以贯之的坚守,别人觉得没发展,他却有信仰一样的定力。

    □徐宏力  周来祥教授驾鹤西去,八十三岁。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的说法,他没迈过第二道槛儿。孔子七十三仙逝,孟子八十四羽化,但那是虚岁。先生恰得亚圣享年,依古代大限看,长寿;按现代条件说,走得有些匆忙。

    我1988年入周门读博士,三个寒暑,没听过他的课,只读过他的书。先生说,要讲的都在书里,自己看吧。我们就这样远远地研读他的著作,近近地体会他的思想。“淡”是一种高级状态,有了那情境,学生才会找到深处的老师,才会有从容的自我。如今我对学生亦如此,直面并不重要,能读进去我的文字,读懂文字后面的东西,才是我的真学生,如果没有缘分,你再讲他也听不进去,脑子里只顾得对社会迷茫,对自己纠结。现如今,大学办成了岗前培训班,焦虑弥漫在校园里,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又出现了,真学生很珍贵。

    我喜欢山大中文系楼边的小树林,每每彳亍出入,常碰到先生,他或是去那间我从没进入过的办公室,或是晚饭后在校园便道上散步,我们见面点点头,寒暄几句,擦肩而过,像深交,也像泛交。他年复一年,守着同一种方式过日子、做学问,严谨得像道公式。山大中文系如今改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了,听着很时尚,但不如中文系有根。保守是一种品格,可能比时尚更高级。常态中才有永恒。先生走进了永恒,把常态留给了后生,我也喜欢宁静活法,只不过让政务乱了节奏。人在江湖,心在世外,有了这追求,才得到些许安然。

    周先生喜欢黑格尔,我们一进校,他就催读《小逻辑》。我曾问,“为什么叫《小逻辑》?不叫《大逻辑》?”他愣了,说,“这还真是个问题。”接下来便沉思着走开,以后也没给答案。没答案也是一种态度,未知世界里蕴藏着很多问题,有探索的好奇心足矣。《小逻辑》我读过许多遍,并没全懂,尽解不易。“在绝对中一切是一”,这样的命题让人雾里看花,但是确信里面有花,这就够了。我如今徘徊在文学与哲学之间,寻找着朦胧的思想美丽,乐此不疲,这跟先生的入门训练有关。

    古希腊毕达戈拉斯学派“杂多统一”的说法,先秦典籍《左传》中“和如羹焉”的描绘,都是文化轴心时代的萌芽观点,周来祥集大成而创和谐美学。我初读师说并不以为然,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在美学热度很高的当时,百家争鸣,莫衷一是。我最佩服周先生一以贯之的坚守,别人觉得没发展,他却有信仰一样的定力。在社会科学界,某些范畴带有文化原型特点,横向看,普适;纵向看,守恒。

    周先生是山东大学的终身教授,也是身后教授,在学术史上留有痕迹,不管你是否同意其主张,谈到美学就绕不过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和谐已经成了当今的大字眼儿,涉及到美学的事,也涉及到美学以外的事,涉及到国内的事,也涉及到国际的事。与其说周来祥几十年前就有先见之明,不如说他捕捉到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

    先生的得意门生曾著文对和谐美论提出异议,他欣然同意面世,但直言:我的不行,你们也该拿出自己的东西。后世学者批判思维发达,建设思维欠缺。和谐美论成熟于最不和谐的斗争哲学时期,在大批判最兴盛的年代,周先生辛勤建设着不合时宜的逻辑体系,现在看,那是学术上的清醒。先生学说中所追求的和谐并不常在其生活中,然而,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会随人去而散,飘入蓝天白云。

    先生走了,我们还在,我们也会走的,我们的学生还在。有人脉就有文化血脉,中国可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情风带来了什么
追忆恩师周来祥
从“己所不欲”到“我为人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