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酸辣土豆丝的文学思考
  • 2011年07月29日 作者:
  • 【PDF版】

    酸辣土豆丝是价廉物美、老少咸宜、南北通吃的菜,虽从未风靡一时,却以其美味实惠牢牢占据着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尤其在如今CPI破六争七、菜价你争我赶的背景下,小家碧玉般清新自然,真实可得。

    这道菜,相信每个主妇都不在话下,但是想炒得酸辣爽口、色味俱佳,谈何容易。我先承认,自己就做不到!这好比文学评论,认识字就可以评论,这是天赋人权之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评论,但誓死捍卫你评论的权力!所以如今论文汗牛充栋、铺天盖地,不过想写好,难!一样要讲究刀工均匀、火候恰当、酸辣有度。

    做好酸辣土豆丝,刀工很重要,粗细混杂且不说卖相自降一档,实际操作中也会生的生、烂的烂,无法求全;均匀但太粗,不行,多费火啊,易夹生;太细了呢,也不行,一会儿就松沓绵软,不脆生。文学评论亦如此,粗枝大叶笼统谈之欠缺深入,絮絮叨叨地抠些边角末节又失之琐碎,材料的拣选其实必不可少,就像土豆丝切好一定要凉水浸泡,洗掉那些大概算营养但是黏稠浑浊的淀粉末儿,整体面貌才清清爽爽。

    切好洗好下了锅,厨师的掌控力就凸显出来,同样的材料,可以成美味,也可能变垃圾,要看你对火候、配料、调味的整体把握。首先定个调儿:是醋熘,还是酸辣?酸多点还是辣多点?主题定好了,才能不偏不倚、直奔而去。现在有些评论,尤其书评,很难见到全酸或者全辣之作。市场有需求,读者都不傻,捧吹喊过时啦;但和谐社会嘛,世界又是普遍联系的,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不愿出门喜鹊叫喳喳?酸大了,满纸溢美之词,搞不好让读者反胃;酸少了,作者又意犹未尽,觉不出味儿。不批评,没点辣味刺激读者味蕾;批过了,呛着作者的心和肺。所以啊,酸辣土豆丝以其小酸小辣小刺激轻轻撩拨愉悦着读者和作者,大行其道。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何曾成为哪家餐馆的招牌菜?原因嘛,盖其套路单一、大同小异没特色。

    我曾经立志把酸辣土豆丝变成拿手菜,大话一出,屡战屡败,只好灰溜溜回家找精于厨事的老妈取经。一番耳提面命、笔录心记,赶紧回巢如法炮制,结果依然南辕北辙!自问程序如实验般严密,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百思不得其解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先生蹦出一句:“因为你机械操作,没用心。”理工线路板脑袋里居然有这么诗意的想法,真让我刮目相看!是啊,因为刀工不济,我求救于削丝器,要粗就粗,要细就细,均匀一致,我还煞是一番得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来机械加工虽快,却比不过手工细作有韵味啊!对一颗土豆尚需心存感激、真情实意———它喂饱了我们的胃;对作者和文本难道不该更用心、更尊重?他们滋养了我们的精神。无心之作好似没有灵魂,转瞬即被湮没,应朋友邀约敷衍交差,为了职称学历拼凑加工,都不是文学评论题中应有之义。

    被先生一语醍醐灌顶之后,我试着全心全意对待土豆,切丝时经常唱歌给它们听(也许它们未必喜欢);还时有创新,比如异想天开放进冰箱速冻,事实证明果然脆爽很多,我斗胆猜测是淀粉被凝固的原因(无知者无畏嘛,有识之士请赐教)。事实证明,用心加创新也是写好文学评论的不二法门。用了心,未必能创新;但是不用心,恐怕很难创新。在一片泛泛之音中遇到饱含真知灼见的创新之作,真如三伏天吃西瓜一样沁人心脾,它自然也能脱颖而出,就好比土豆丝加点木耳辣椒是鱼香肉丝,配上鸡蛋和木耳就成了木须肉一样,身价倍增。

    当然创新之作也得讲究色、香、味俱佳,再有思想、再有营养,口味不好也不行啊。有些评论其实是有真见识的,但是碍于操刀者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或者词不达意,或者淡而无味,令人读来味如嚼蜡,甚至云山雾罩,很可惜!孔老夫子早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活色生香、雅致流畅的文字确实会给文章增姿添彩,使思想显得格外深刻动人,读后口齿噙香、余味绕舌。没办法,人嘛,本来就是感官动物,就像大家都不喜欢淡而无味的水煮土豆丝一样。

    天色将暗,正是万家饭香时,我对着一盘酸辣土豆丝肃然起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酸辣土豆丝的文学思考
黯然销魂
白居易的创作观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