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灾村村民一年半后搬新房
乳山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900多户受损房屋得到修缮
  • 2011年08月03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威海8月2日讯(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刘国贤) 乳山市7月25日遭受自1937年有历史记载以来特大暴雨袭击,引发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协助灾后重建工作。记者8月2日在乳山市灾后重建现场看到,全市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畅通,工业生产恢复。

    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乳山市委书记傅广照介绍说:“当前,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坚持当前与长远发展、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受灾群众先有房住、后有住房的目标。”  

    对此,乳山市召开城区部分受灾村庄房屋征收补偿重建专题会议,决定结合旧村改造工作,对城区受灾较重的东耿家、夏西、夏北、夏南、夏东等10个村做出整区、整村改造规划。目前,乳山市已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城区受灾村居民房屋征收补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房屋征收补偿重建范围,审批规划设计方案,出台各项规费减免缓等优惠政策,协调解决有关建设手续的办理工作,力争1年左右,确保用1年半内让受灾群众住上新楼房。各相关单位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房屋征收补偿重建方面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支持和帮助灾后重建工作,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各有关受灾较重镇区,同步指导各村制订了统一的补贴补助政策,发放躲迁费、搬迁费、附属设施补偿费、一次性生活补助、楼房装修补贴等,并加大了受损较轻房屋的修缮力度,目前已经对900多户受损房屋进行了修缮。  

    本着先急后缓、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全市累计投入970万元抢修损毁的基础设施。目前,全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后实现畅通,33家重点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在灾后防疫工作中,乳山市还启动了为期一个周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清理因洪水造成的沿路、沿河、沿村垃圾,并依托镇区及时发放防疫药品和工具,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管,扩大水源地消毒和监测范围,重点做好农村自备水井的污染治理工作,确保水源地安全,保证灾后无疫情。

    在做好物质救助的同时,乳山市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坚持集中走访与分散走访相结合、重点走访与全面走访相结合,先后组织各镇区对受灾群众进行了一次全面走访,重点了解群众困难,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理顺群众情绪,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乳山市已针对灾害导致部分民房出现安全隐患、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增大、洪涝低洼处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镇村对危房、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的群众组织搬迁和转移,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对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利用学校、企业、村委办公室等设置了临时安置点,统一配备了被褥、食品、饮用水等生活设施,使受灾群众得到了集中安置。特别是按照民政部领导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分散安置力度,引导转移群众投亲靠友,或采取发放补贴的形式租房安置,逐步实现了由集中安置向分散安置转变,切实提高了受灾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针对大部分受灾群众的衣物、粮食等被水淹没的实际,加大了物资供应力度,累计投入350多万元,为群众发放了棉被、毛巾被等生活用品,及时提供了米、面、油等基本生活资料,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订木地板,俩月不见货
新手机退货,先交折旧费
环翠区向环卫工发放消暑品
抢修
乳山向受灾居民 发放米面21吨
重灾村村民一年半后搬新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