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阅历浅 维权意识差
学生假期打工屡屡受骗
  • 2011年08月03日 作者:
  • 【PDF版】

    随着暑期的来临,不少大学生纷纷加入了打工一族。利用假期打工,既能赚取收入,还能增长一些社会工作经验。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暑假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以“职业中介”的幌子及招聘的名义实施各种诈骗活动。记者调查了解到,因社会阅历较浅,不少大学生在暑期打工过程中都有过被欺骗的经历。

    案例一:

    在临沂大学读大二的小王,暑假来临之前在校园里收到一个招工广告的传单,按照地址他来到一家中介所,服务人员非常热情地介绍了几个工种的待遇,并让他交了50元押金,答应三天之内保证为他联系到一份好工作,还留下了电话以便及时联络。

    三天过去了,小王连一个电话都没等到,就到中介所询问。工作人员让他回去等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小王便再去问,可是,“每次他们都让我回去等,现在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音信,中介费也不肯退还,50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分析:现在社会上有的职业中介机构正是看准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同时又急于赚钱的心理,收取中介费但又不及时为他们联系工作。他们能拖则拖,往往最后不了了之。有的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坑学生中介费。

    案例二:

    平邑的杨丽想在暑假期间打工赚点学费,为父母分忧。她从网上看到一份“手工活加工,在家轻松赚钱”的广告,马上就打电话询问。对方要求她先付500元的原料费,将原料加工成品后,通知公司来取货并按件计酬。杨丽觉得利润高,又可以在家工作,于是付了钱。收到原料后,杨丽就在家做起了加工。完成一半后,杨丽便通知厂家来取货,但厂家工作人员一见到产品就开始挑剔,要求改进。无奈之下,杨丽又重新做了一次,然后通知厂家再来取货。结果厂家仍说产品有瑕疵,并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有产品,否则公司不再来取货。此时杨丽才发现上当了,看着家里的一堆产品,杨丽不知如何是好。

    分析:网上手工活加工的广告处处可见,有的学生急于赚钱,往往没去鉴别加工信息是否真假。所谓的“厂家”在骗取高额的原料费后,却因各种理由拒绝取货。更有甚者,开始用一部电话骗取原料费后,再换成另一部电话继续骗取。 (专刊记者 王咏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假打工需增强防范意识
学生假期打工屡屡受骗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