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珍藏的不仅仅是物品
李方玉的收藏境界
  • 2011年08月08日 作者:
  • 【PDF版】

    李方玉的部分藏品

    本报记者 霍晓蕙

    李方玉先生不仅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书画家,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鉴藏家。收藏,是他提升自身修为的一种方式。在他看来,收藏的是物品,滋养的却是心性。无论收藏什么,皆是如此。少一分浮躁,就多一分淡定;少一分功利,就多一分性情。这是对“收藏”质朴而深刻的感悟。

    看看古人作品创作时就敢于夸张了

    李方玉先生是河南范县人,号竹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馆专业画家。他的花鸟画高蹈清奇,尤以竹画独树一帜,曾在许多国家展出并被收藏,同时也多次获得国家、国际大奖。

    早年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使李方玉练就了一双辨别藏品的慧眼。体现古人实用与审美理念的大汶口时期背水器,粗朴的商代罐形鬲,造型夸张的汉代陶马,雕刻细腻、形神兼备的清代竹雕,以及大量的名人字画……体现了他“文人收藏”的真谛,更体现了传统艺术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也正是这些藏品,滋养和提升了他的艺术创作,厚积而薄发。“收藏给我美的享受。”李方玉谈道,“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藏品的艺术之美带来的精神愉悦,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这些藏品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它们进行亲密接触、进行对话,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形成现代与古代的交融,是何等的造化!不仅如此,收藏对李方玉的艺术创作也带来诸多启发。很多在现实中解不开的艺术困惑,在收藏的古代艺术品身上得到启示。“看看那些古代的艺术品,就会发现当时的艺人多么善于提炼,多么大胆、干脆,因此我画画时也就敢于夸张了。”

    藏品背后有学艺交友的故事

    在李方玉多年的藏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名人字画,不少藏品背后,都有学艺交友的难忘故事。他说,有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但藏品中体现的情谊却永远是生活的亮色。

    上世纪70年代,李方玉刚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不久,便结识了李苦禅先生。1977年秋,他带着自己画的禽鸟及鹰,向李苦禅先生求教。苦禅先生认真地为他讲述了画禽鸟的要领,还叮嘱他“作画一定要坚持练字、临帖”。说到兴奋处,李苦禅先生挥笔为李方玉画了一幅《雄鹰图》。深入浅出的画理和作画时那种不疾不徐的大家气派,令李方玉难以忘怀。

    周沧米先生是李方玉在中国美院学习时的老师,两人也成了忘年之交。周沧米先生曾十余次来山东,每次都为李方玉作画写字,先后赠送其作品20余幅。2009年5月,周沧米先生去世前最后一次来济南,住李方玉家。不巧因从杭州来时受凉,到济南第二天发生面瘫,天天去省中医治疗,一切事先安排的行程只好作罢,大量时间是在家与李方玉谈家常、论艺术。周老师自称“八十歪嘴翁”,兴致来时,他挥笔写诗,并为李方玉画了梅花及墨牛图,皆生动有趣。他还写下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创造家很少,模仿家千千万万。模仿是学习之手段,不是为艺术之目的。创造自我风格,是一辈子的事……沧米”写毕,周先生没盖印章,而是用大拇指在名字旁按了个红手印。

    此外,李方玉还和关良、诸乐三、刘江、陈大羽、卢光照、崔子范、许麟庐、刘继卣、洪世清、方增先、孙其峰等不少大家有过多次交往,并收藏有他们的书画作品。

    近600件藏品无偿捐赠故乡

    古往今来,一些大收藏家都无偿把自己家藏的珍贵藏品捐献给了国家,要知道,这些艺术藏品均是价值连城。李方玉先生也是有着这样大情怀的鉴藏家。

    2007年,李方玉先生将自己多年收藏和创作的近600件书画艺术精品,一次性无偿捐献给了河南濮阳市博物馆作永久性收藏。经专家鉴定、定级,这批作品中除一般文物外,共有国家珍贵文物186件,其中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171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在李方玉看来,真正搞收藏的人,珍藏于心的不应仅仅是一件件物品,还有对历史的回望,对未来的展望。   摄影 陈文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石上的《西游记》
珍藏的不仅仅是物品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