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债危机增加我国货币政策不确定因素
短期内加息可能性变小
  • 2011年08月10日 作者:
  • 【PDF版】

    在一次次的期待和预测中,CPI的拐点却始终没有到来。美国债务违约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输入型通胀隐忧。面对物价指数的持续高位,以及当前欧美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加大,加不加息?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了两难。

    CPI拐点大约在八月

    就在此次CPI数据公布之前,市场中各种“拐点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多市场观察人士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会低于6月份。然而,坚挺的物价再次打破了人们的希望。在6月份创3年新高之后,7月份CPI同比6.5%的涨幅将这个期限再次拉长,创下了37个月的新高。

    实际上,撇开同比数据不看,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是物价的环比涨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4月份以来,我国物价环比涨幅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其中6月、7月的环比涨幅更是达到了0.3%和0.5%。

    在新涨价因素不断对物价施加压力的同时,人们所期望的拐点往后一推再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基数效应在8月份将进一步显现,拐点可能在8月份显现。而亦有其他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拐点可能在9月、10月份才会出现。实际上,去年年中市场中就曾经有过CPI见顶的预测。然而事实却是,CPI仅仅在2010年12月份出现回落,此后几乎一直在持续上涨。“7月份CPI走势大致与预期相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考虑到全球油价回落、主要经济体增长疲弱、猪肉价格7月底以来的回落趋势,未来CPI有望呈现平稳回落态势,预计到4季度回落到4.5%左右,并将在这个水平持续一段时间。

    美债危机后,为阻止可能出现的衰退局面,美联储第三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欧美货币政策的变动,增加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不确定因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牵动着国内物价上涨的神经,年初国际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我国成品油最高零售限价的两次上调。而美国债务风波和信用评级下调更为全球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上海浦东美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兴判断,长期来看,这一事件过后,全球资金在投资方向上会有所改变,从而间接推高大宗商品、贵金属和石油的价格。这无疑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推高全球通胀,也会加剧我国输入性通胀。

    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

    巴曙松认为,考虑到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动荡、主要经济体呈弱增长格局,预期宏观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货币政策不会继续加码。“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到一个审慎平衡的操作阶段。”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审慎平衡操作阶段。当下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都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使用。

    连平认为,国内负利率状况持续恶化,似乎有进一步升息的必要,但由于同期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恶化,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进一步升息将导致中外利差再度扩大,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速度将有所加快,加大国内流动性压力。同时考虑到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广大出口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继续升息将会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本轮物价的高点或将出现后移;但由于近期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轮涨价接近拐点
短期内加息可能性变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