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8月17日讯(记者 崔岩) 我省沿海部分地方受到了康菲溢油事件的影响,但有违常理的是,这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却不愿承认溢油事故与当地渔业减产有关。山东沿海某县宣传部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关于该县出现油污,养殖鱼类、贝类异常死亡的报道是“捕风捉影”。
该负责人说,渔业占据了该县经济收入的六成,一旦爆出与溢油有关,经济恐怕大受影响。“我们县水产品名声已经完了,而且旅游也受到了影响。”该负责人称,扇贝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22摄氏度,夏季扇贝死亡率自然会有所增高。而该县部分渔场鱼类的死亡,也被归结于细菌感染所致,与渤海溢油无关。
“溢油报道已经给我们县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们与16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协议,但是今年夏天出现了一些退团的情况。我们的水产品不少出口韩国,但是现在韩国都有媒体跑到我们岛上来采访。”该负责人称。
该县渔业部门一位负责人私下透露,“每年油污事件层出不穷,但一般不可能有赔偿。”该负责人透露,自2006年开始,该县周边海域年年都有溢油事故,以今年为例,截至7月份,已发生3次溢油事故,这些事故中既有原油泄漏,也有途经船舶泄漏的燃料油。
“到时候补偿拿不到,海货又卖不出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民说,“大家现在很担心人财两空。”
这位渔民说,漏油的一般都是大企业,无非是请几个律师,打几年官司,耗得起,可渔民耗的是人,渔场的人工水电都在那里耗着,没办法等。“打官司不一定能赢不说,还很可能自断后路,没人再来买我们的海货了。”该渔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