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竟会有“街头犯罪”这样的罪名
  • 2011年08月18日 作者:
  • 【PDF版】

    自己都认为是犯罪,而硬要包装成“正义”去打压别人,事到临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口甄言  进入8月,英国伦敦等多个城市发生社会动乱。英国政府出动上万警察镇压,逮捕超过2000名“罪犯”。英国首相卡梅伦声言“对街头犯罪零容忍”,并委任美国打击“街头犯罪”的专家比尔·布拉顿为英国警方顾问,以应对城市“街头党文化”和大范围骚乱。

    看到这样的新闻,令人大感不解。“街头犯罪”是什么罪名?“街头党文化”是什么文化?好像这只出现在西方国家的犯罪定义中,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同样状况,似乎西方政府和媒体并不会用这类罪名,而是冠以“民主运动”、“反抗暴政”等;也决不会与犯罪扯上关系,而是穿上“民主”、“人权”的外衣,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施压于别国的口实。

    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是非判断:凡是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动乱或事件,就是极端主义、暴力行为。而同样的事件发生在非西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就得出完全不同的判断,就是违反人权,就是镇压“和平示威”。在中国发生的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不折不扣的暴力犯罪,造成了无辜平民的严重死伤和财产损失,而西方国家和媒体却异常坚定地站在暴徒一边,指责中国政府维护社会秩序,还以“人权卫士”的嘴脸指手画脚地说教。难道卡梅伦的“零容忍”只适用于英国,而不是“普适”的?

    最违反常理并不合逻辑的是,凡英国、美国、挪威等西方国家发生恶性社会事件,都被局限为偶发、非政治因素,或视为个案。即使英国多个城市动乱,也不能被称为政治动乱,而别国哪怕几个人的事件也会被上纲上线为政治制度问题。且不仅西方媒体和政府如此反复申明、加以引导,国内一些媒体也鹦鹉学舌、帮腔开脱,全然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的传声筒,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是非标准。难道忘了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巴黎传递时西方政府和媒体的丑陋表现吗?难道忘了挪威诺贝尔和平奖的闹剧吗?中国媒体的立场应该是坚定、明确、一贯的,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反映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是非自有公论。世界上的事情是繁杂的,国情和文化各有不同,但判断是非总要标准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认为是犯罪,而硬要包装成“正义”去打压别人,事到临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讲“普适”了?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则是另一套,“普适”不过是骗人的口号、皇帝的外衣。西方国家控制世界的资源和舆论,坐了几百年的顺风车,现在遇到困境,迭出洋相。美国自诩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成了它渡过危机的最大障碍,尽显弊端。欧洲深陷债务泥潭,社会治理失效,如不改革难有出路。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走得正确不正确,要由历史和事实判断。今天的中国人有自信走好自己的路,面对时势起伏,我们更加坚定。 (摘自8月16日《北京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应尊重平民的自我教育权
别拿成品油定价机制当挡箭牌
怎么竟会有“街头犯罪”这样的罪名
以宽容的目光送王勇平离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