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刊前絮语
草根艺术的民间保护
  • 2011年08月18日 作者:
  • 【PDF版】

    □王慧

    在“人文齐鲁”的作者中,有一批行走于民间的文史爱好者,他们在工作之余,游走在齐鲁大地的大好河山中,不停地探索与发现,常会于不经意间寻觅到一些令人惊喜的古墓、石碑、老树、旧宅抑或其他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本期刊登的《散落乡村的草根艺术珍品———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就是作者黄鹏探寻发现的结果。

    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在济南周边乡村的关帝庙、龙王祠等诸多老建筑中,竟留存着这么多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题材、不同样式的民间壁画。禹王庙里的大禹治水、关帝庙里的关公、村委办公室的抗美援朝宣传画……各种各样的壁画不仅是各种民间信仰的艺术表现,也是一个时代精神潮流的佐证。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令人担心的是,它们全都疏于保护。

    作者在文章最后的后记中写道:“大多数壁画都岌岌可危,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生自灭,无人管理保护。风化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壁画一天天颓败破损”。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壁画当然不可能像最近媒体报道的济南华阳宫壁画那样得到政府的专项保护,它们零散而不成规模,从艺术形式上,它们的确属于草根艺术,但草根艺术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历经风霜,这些壁画也属于文物级的了。保护它们的力量仍然有赖于民间,只要禹王、关帝、龙王这些植根于民间的信仰还在,人们就会懂得它的价值,它们就应该还会留存。希望它们赖以存身的古庙古祠不会在新农村建设中被拆毁,也希望它们不会在某些人莽撞的翻新中被涂改得面目全非。

    “名川大山、帝王宫殿乃至名流寝陵都可以留存后世,而草民百姓及其居住的茅屋草舍、荒村野店,却一向是自生自灭,不留痕迹。这是极大的遗憾与无奈!”这是本期刊登的民间记忆文章《壁月钩沉之一故居沉隐》作者高晶继发出的感叹,由此而发,作者将对故乡老宅、古树、佛寺等一系列景物的回忆用文字和图画勾绘下来,算是对自己和子孙的一个纪念。这是把生活过成艺术的一种过法,也是对民间世俗文化的一种留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艺术的民间保护
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