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头:千年商埠盼复兴
  • 2011年08月18日 作者:
  • 【PDF版】

    一条河历经沧桑,依旧流淌,但它带走的繁华能否重现,却是一个未知数。沂河也是这样,在它左岸的郯城县马头镇作为千年商埠,历经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后,能否重新擎起商贸复兴的大旗,需要做很多事情   除了政府引导、加大招商力度外,居民改变传统的经商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开放的马头需要开放的思维和胸怀。

    千帆林立成旧梦

    紧傍沂河的郯城县马头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奔流不息的沂河水滋养着它绵延的商脉。以人为载体,将不同地域文化带到马头镇,与本土生活习俗融合,千百年来,沉淀成一幅幅极具马头特色的人文画卷:沂河千帆、千年石人、600年清真寺、至今仍传颂的郯马调和乾隆携妃子共游采莲湖、“三山夹一井”的传说……

    8月15日,记者在郯城县马头镇退休中学教师孙嘉辰编纂的《郯城县马头镇百年沧桑》一书中,看到描绘昔日马头镇繁华景象的文字:郯城县马头镇,始兴于唐,盛于明清。傍依沂川,舟楫入运,上至京卫,下抵苏杭,素为鲁南苏北之重镇,物资交流之商埠。

    孙嘉辰的这些表述在当代一些文章中也得到印证。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凤军和国家一级编剧张铁民合著的《秀水清波润古郯》中,这样介绍马头镇:沂河向西南流,几多弯曲,到马头镇,陡然来了一个90度的大弯,这一弯,弯出了一座千年古镇———马头镇。因地处水陆交通重要交汇点,这里早在唐代就是一处颇具规模的聚落,因为紧傍沂河,又与运河相通,凭借舟楫之利,上可抵燕赵京师,下可达沪宁江浙,历经宋元明清繁衍生息,积聚起无尽的生机,迨至清末民初,已成为临沂地区最重要的码头,是鲁南苏北最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今年83岁的马头镇驻地居民卢振祥,年轻时那段在沂河码头当装卸工的经历更有说服力。“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常到河边玩,看见停在河里的商船桅杆密密麻麻的,就像到了一片大树林。20岁时,我开始在岸边当装卸工,来往的船只依然不少。”像住在沂河附近的许多老人一样,如今说起半个多世纪前的情景,卢振祥对沂河水运的繁华记忆犹新。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沂河停止通航,马头作为“码头”的地位不复存在的这段时间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洋的铁货、丝绸、药材、皮货、煤油、红白糖、烟草等各种商品的包装箱,都曾从卢振祥的肩上经过,送到镇上,而本地的花生、大豆、花生油等土特产以及加工后的铁货、丝绸和红白糖等又从小镇码头发往全国各地。正是这种繁华,马头当时还曾被称为“小上海”。水运的发达也带动了古镇商业的繁荣,镇子中一条南北大街,绵延数里,由一色青石板铺成。

    商业的繁荣,也让临沂、山东周边的商人赶到马头,潍县帮、周村帮、冀州帮、河南帮、山西帮以及徽州帮应运而生。这些商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都开了商号,其中当时马头镇最大的商号源兴涌,就是朱姓潍县人开的。说起源兴涌,今年86岁的田庆元老人说,其实源兴涌最初叫源兴,其主人来到马头后,在当地小地主李志成两吊钱的资助下,靠搓青绳为生,慢慢发家。后来,这位朱姓商人到江苏郫县建立了源兴福商号后,又回到马头建起了源兴涌,开始从事棉纱、棉布生意。2009年,位于现今马头镇党委大院内的源兴涌商号,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

    马头的商业衰落源自日寇的侵略和蹂躏。日军占领马头后,商店倒闭,百业俱废,生灵涂炭。在上世纪后半叶,随着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水运渐渐衰落下去,马头也从临沂的一个商贸中心,沦为普通的乡间小镇。

    商业血统依旧在

    历史的痕迹随着年轮的碾压,可能会消失。然而,精神和血统依旧会随着人类的繁衍一直留存,马头人的商业血统如今依旧存在。

    8月15日,记者一行行走在马头镇上,65岁的回族老人文华正在自己的糕点铺里忙碌着。他说自己做糕点生意,也是源自马头古镇文化传统,由于回民在严格意义上是不喝酒、不吸烟的,但是在与汉民日常交流中,为了增加彼此的感情,回民便用茶水来招待街坊邻居,而在喝茶的过程中,吃点心又是必不可少的。在小镇已形成了600多年的这种茶文化,让文华做起了糕点生意。他做生意的才能,也源于老父亲的基因。他的老父亲曾经做过锅饼、包子等生意,虽然当时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但做生意的理念印在了老人的脑海中。

    在当年马头镇最繁华的街道上,也就是现在的和平街上,记者见到了七世行医的杨兆亮医师,他开的朱同济堂是一家中医门诊。在他的门诊里,他说起了朱同济堂的来历,这个中草药铺是他的前人于清代中后期开办的,当时的生意十分红火,尤其在战争时代,铺里的创伤、跌打中药卖得非常好。如今,虽然生意还算可以,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兴盛,这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是由于当前中草药材价格的不断飙升,和人们对中医认可度的减退,最重要的是,当一名合格的中医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努力,而且有时挣的工资远没有建筑工人挣得多。正基于此,杨兆亮的朱同济堂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但是,他仍想将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药方传给后人。

    时代在改变,形式在变化,传统的继承中也会出现波折。但是,千年来形成的商业意识和商业精神,早已经深深地印在马头人的血液中。尽管不再是“码头”,这里依然是店铺林立,很多周围乡镇的居民和村民,都到这里买东西。这里的工商业在经过文革时期短暂萧条后,近年更是实现了大的跨越。到目前,全镇境内建有郯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糖果城、私营工业园、综合批发市场,形成了以糖果食品、彩印包装、卫生用品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民营经济产业群,拥有私营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5500多家。这里是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基地之一,占地500亩的中国糖果城闻名遐迩。这里还是鲁南苏北最大的乡镇级卫生用品生产基地和综合批发市场。

    同时,近年来,马头镇党委、政府顺应镇内万余农民“家家做生意、人人会经商”的传统,以建设鲁南苏北物流名镇为目标,大力实施“商贸带动”战略,着力构建鲁南苏北乡镇级最大的商贸市场,统一规划,目前已形成了拥有1200个固定商贸批发、销售网点和2600多个经营摊点的大流通格局。

    造假事件敲警钟

    成就一桩事业,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但是,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出现问题,不仅得不偿失,甚至会前功尽弃。假劣卫生巾事件,让郯城县马头镇在沉寂许久后“声名远播”,这也成为古商埠繁华复兴路途上的一个小绊脚石。不过,当地社会各界认为,这只是一个插曲,也是一个教训。它让马头人思考应该通过怎样的路径,去接近目标,实现梦想。

    据了解,这些劣质卫生巾所谓的生产厂家,基本上都是小作坊尤其是家庭作坊,它们仿冒各大名牌,不仅伤害了顾客,也破坏了自己的名声,更给马头整个商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针对这一问题,该镇党委、政府也很无奈,这些小作坊、小厂家虽然属于属地管理,但它们大多偷税、漏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带来太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一级政府,因没有足够的执法权,监管力度也不够。

    前段时间,马头镇政府会同工商、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检查,集中销毁山寨名牌卫生巾,到目前,该镇共查封、关停生产加工山寨名牌卫生巾“黑作坊”10家,查获山寨名牌卫生巾上千箱。同时,继续教育这些私营业主树立诚信意识,改变小农思想,放弃短视行为。

    然而马头商业的复兴,靠几个人转变意识是不行的,为此,马头镇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听取各界的意见建议,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发展规划,总的思路就是以复兴崛起为目标,整合资源,负重加压,全力打造商贸马头、生态马头、红色马头以及平安马头,提升全镇人民的幸福指数,重振古镇雄风。

    这些年,为了能重现马头的繁华旧貌,今年65岁的孙嘉辰一直在忙碌着,从他编撰的《郯城县马头镇百年沧桑》一书就可以看出,每一个描写古镇繁华的字眼,都在启示着新时代的马头人,如何踩实商业繁华复兴之路的每一步。

    历经沧桑,沂河流淌依旧,千年古镇马头也经历了浮浮沉沉,但是执著的商业精神依然在马头人血液里流淌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或许会托起一个新的商贾云集的马头。

    文/片 本报记者 韩纪功 左肖 通讯员 房德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头:千年商埠盼复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